close

 

unnamed3.jpg

育婦德

目錄::::::::::封面內&一

著書玉旨::::::::::::二

無極瑤池金母  序::::::::三

無極董雙成仙姑  序:::::::三

第一章  長孫皇后‧嚴以律己:::四

第二章  甄氏孝順‧寬大為懷:::六

第三章  馬氏皇后‧仁慈儉樸:::九

第四章  文成公主‧耕耘西藏::十三

第五章  太任胎教‧孕育文王::十六

第六章  教子有方‧全賴身教::十八

第七章  立身處世‧四德五常::十九

第八章  做人之道‧健全人格::廿一

第九章  修身齊家‧人道圓滿::廿二

第十章  效法聖賢‧反求諸己::廿四   

第十一章  包拯公正‧吳氏無私:廿六

第十二章  曾子殺豬‧取信於子:廿八

第十三章  紙上談兵‧趙括敗仗:廿九

第十四章  王翱處事‧謹守本份:卅二

第十五章  仲永神童‧欠缺琢磨:卅三

第十六章  慎終追遠‧民德歸厚:卅五

第十七章  後娘難為‧為子求情:卅七

第十八章  湛氏教子‧奉公守法:卅九

第十九章  孟母三遷‧造就孟子:四一

第二十章  王陵之母‧捨身成義:四二

第廿一章  田稷之母‧輕財重德:四四

第廿二章  媳婦智慧‧婆婆持戒:四六

第廿三章  楊氏教子‧棄暗投明:四九

第廿四章  孔母教子‧因材施教:五十

第廿五章  岳母教子‧精忠報國:五二

第廿六章  緣定三生‧相夫教子:五四

第廿七章  隨順姻緣‧樂天知命:五六

第廿八章  圓滿坤德‧成就菩薩:五八

第廿九章  醜女闖宮‧勸諫齊王:六一

第三十章  宋朝高后‧女中堯舜:六三

第卅一章  鄭母教子‧賢明清廉:六六

第卅二章  清朝董妃‧慎言篤行:六八

第卅三章  陳朝柳后‧仁厚謙謹:七十

第卅四章  大義滅親‧以肅軍紀:七一

第卅五章  修道修心‧首重德行:七三

第卅六章  培育婦道‧謹守四德:七五

何仙姑 跋::::::::::七八

許飛瓊仙姑 跋::::::::七八

完書玉旨:::::::::::七九

胎教的重要概念::::::::八十

杞梁‧華舟的盡忠報國:::::八一

洗夫人:巾幗英雄:::::::八二

許允之妻:婦德::::::::八三

姚母教子:::::::::::八四

糟糠之妻:::::::::::八五

貞節之母:::::::::::八六

東海節婦:::::::::::八七

孟母三遷:::::::::::八八

 

 

  育 婦 德

 

本道院院尊關  登台        95年9月16日

聖示:今夜恭接著書玉旨,命本道院福神十里外接駕,命本道院城隍五里外接駕,其餘神人排班候駕。諸生不可失儀!

欽差太上老君  降

詩曰:閨門育化奇才出。婦女持家庭旺昌。

失節無廉難遇德。淫除妄捨再譽香。

聖示:今夜為貴道院頒佈新書著造玉旨而來。

玉詔宣讀。神人俯伏。

    

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  詔曰:

朕居凌霄,統御萬靈,位居九五至尊,日理萬機,而無時不以蒼生為念。今查爾南贍部洲臺疆懿敕寶德大道院,自培育新乩以來,尚未正式與諸天聖神契機以著書

著 書 玉 旨  &

 

立說,雖然認真扶鸞傳真,卻是僅止於鸞

訓傳真與眾生結法緣與善緣而已,尚未能使書傳千秋而利益末世廣大眾生。

有鑒於此,特敕旨乙道,命由貴道院領旨再著造足以勸化民心而重挽婦德之無極寶書,題其顏曰:育婦德。命由天上聖母為主著仙師,命正鸞延筆:陳生美宇為主著正鸞,為期一年。

願神人之配合,能再為末法眾生提供倫理道德之依循規儀,他日論功昇賞。

欽哉勿忽。叩首謝恩。

天運歲次丙戌年閏七月二十四日

 

 

 

無極瑤池金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95年12月6日

    

偈曰:立志修道。好學不倦。

循循善誘。同登慈航。

偈曰:修身始於品格立。事親中於致誠意。

化民終於止於善。立德行善在親民。

三期末劫,人心不古,世風日下,戾氣瀰漫,災劫叢生,民生苦不堪言。

上天鴻慈,特命諸天仙佛屢降聖訓,指點迷津,淨化人心,然而欲挽風化俗、匡正世道,盼諸子共悟為人處事之真理。諸子日常生活過的是否安好?為人處事是否合乎道德行為規範?

勸勉諸子參悟聖賢哲理典範,遵循行為規範,重振綱常維德,增進知識,修身養性,蘊育內涵,轉識成德,為乾坤立德之楷模,以身作則,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,廣渡芸芸眾生同登慈航。

      無極瑤池金母  序於懿敕寶德大道院

天運歲次丙戌年十月十六日

無極董雙成仙姑  降       95年12月30日

聖示:今夜,  吾特降駕貴道院,為育婦德一書作序。

    

世人於文明的社會,立身處事,齊家、治國,無不依諸禮而行;捨禮儀、棄規矩,便無法表現人與人之間友善的關係。因禮節乃是人與人溝通感情交流之橋樑,是待人處事、立身處世之不二法則。俗云: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誠如玉皇普度聖經所云:禮者,有尊有敬,有威有儀,無偏無黨,文質彬彬,節己之欲,揖讓之心;人能行之,以離諸怨,天下皆親。

人與人要和睦相處,就必須懂得互敬、互諒,彼此尊重,互相體諒。一切言行舉止合乎禮,不驕縱,不自大,事事謙虛,待人寬宏大量,謙恭有禮,以此作為待人處事、立身行道之指標;時時加以警惕,必能增添品德之美範也。勉之!

無極董雙成仙姑  序於懿敕寶德大道院

天運歲次丙戌年十一月十一日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5年11月1日

第一章  長孫皇后‧嚴以律己

在中國古代,女子總是被要求得遵守三從」「四德。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,就是這麼一位謹守三從、四德的賢慧女子。

現今的社會,人口愈來愈稠密,但人與人之間卻愈來愈疏遠,因此,人與我之間常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。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像長孫皇后一樣善良賢德,以仁厚、寬大的心胸去接納每一個人,時時將心比心、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,寬宥他人的過失,那麼這種不協調的社會現象就能慢慢改善。

同時,每個人都能像長孫皇后一樣,嚴格的自我要求,約束自己,就不會為了一己之私而汲汲營營,甚至作奸犯科,做出傷害他人,危害社會的事情,那麼社會自然能安定祥和。

長孫皇后雖然是生長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,但她所奉行的生活準則: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,頗值得身為現代的我們好好學習。賢生有問題可以發問。

陳生:學生恭接聖母恩師聖駕五叩首!

學生感謝天恩鴻慈!讓我有此良好機緣學習。謝謝仙佛成全、恩師慈悲指導。

聖母:賢生應全力以赴完成此部育婦德一書,一以報天恩師德,二以利代天宣化。

陳生:請恩師開示長孫皇后賢德的事蹟,以便學生及大眾學習皇后的仁慈。

聖母: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,面對這場手足紛爭,長孫氏一方面給予丈夫無限的支持,另方面則竭盡心力的服侍公婆,熱忱的對待建成、元吉的妻妾,以維持家庭的和諧。

例如:有一次元吉遺孀楊妃應邀到東宮,長孫氏見她因喪夫之痛而終日以淚洗臉,就安慰她說:妳不要太難過了,假如住在王府會觸景傷情,就搬到我這裡來,我們姐妹也好作個伴。隔天,楊妃果真搬進東宮,而長孫氏也親手佈置好房間,又親自挑選幾名機伶的侍女供她使用,關懷備至。

陳生:楊妃的丈夫是殺人兇手耶!長孫氏還可以禮相待。恩師慈悲!我可能做不到喔!

聖母:賢生再聽吾言,長孫皇后天性仁厚,對後宮嬪妃所生的庶子,待之如己出,對自己所生的三個兒子,則管教得非常嚴格。例如:有一次,太子的乳母覺得東宮的日用品太少,請求添置一些。

      皇后生氣的說:國家才建立不久,百姓飽受戰亂之苦,剛剛安定下來,太子身為儲君,應當多多體恤民情,注意節儉,這才是人君應有的德行!

陳生:學生感同身受。

聖母:俗云:小樹不扶正,大樹就難以改變。唐太宗視女如寶,為她準備的嫁妝也就特別豐厚,足足比太宗的親妹妹永嘉長公主還要多。

魏徵知道這件事,立刻直言進諫:永嘉長公主,既然加一個字,就表示應當有所尊崇;因此,儘管皇上對公主疼愛有加,但也不能逾越禮數啊!太宗聽了,心裡很不是滋味,但也得接受。

長孫氏知道後,卻一點也不生氣,反而高興的說:魏徵能如此犯顏直諫,真是難得。

陳生:好偉大的女性!那這樣後宮可以相安無事嗎?

聖母:當然。長孫皇后不僅對兒子們如此要求,自己更是躬行儉樸,凡是衣物車馬,只求夠用,從不講究,所以後宮上下,都以皇后為榜樣,不敢太奢靡浪費。

陳生:這麼說起來,她都是先自我要求、約束、節制。從現在起,學生會以她為榜樣,學習皇后的仁、義、禮、智、德。但願現代的女性也能效法。

聖母:真能這樣,社會亂象就能降低到最少。長孫氏在幼年時,曾被非常刻薄寡恩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欺侮。長孫安業曾犯錯,罪應處死,但長孫皇后卻淚流滿面的向唐太宗哀求:兄長犯罪,實不可饒恕;但天下人皆知兄長曾苛待我,倘若處以極刑,人們一定以為是我仗皇上寵幸,故意報復,豈不是平白牽累了皇上的清譽。

陳生:此乃以德報怨!現今社會是否真有這麼善良、賢德的婦女呢?

聖母:當然有,擇期再帶汝拜訪。

陳生:對娘家的人,如何相待?

聖母:唐太宗與長孫無忌本就是布衣之交,而且才學淵博,又善於謀略,品德高尚,足為眾臣楷模,唐太宗想加封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。長孫皇后得知後,卻激烈的反對,說:我自婚配於皇上後,就倍受恩寵,全家人皆感到無限榮耀,實在不敢再讓兄弟子侄們執掌太大的權位。長孫無忌是個明白事理的人,了解妹妹的意思,便自動請辭,懇切的表示自己不想擔任尚書右僕射。唐太宗見他們兄妹如此苦苦推辭,也只好作罷。

陳生:好一個有道德完美的家庭。

聖母:期盼現代的人真正體悟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的生活法則,希望諸生能效法長孫氏的美德也。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5年11月8日

第二章  甄氏孝順‧寬大為懷

聖示:世上崇拜觀世音菩薩的人很多,因為觀音的慈悲法相,讓世人有和藹可親的感覺,就像自己家中的老母娘,所以有家家觀世音之美稱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、聞聲救苦救難、救度眾生,無處不現身的宏願,也是讓人尊敬崇拜的原因。是故,盼世人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而行菩薩道。

聖母:今日,  吾為汝來談一段三國時代才德兼備之賢淑媳婦的故事。

陳生:恩師慈悲!但不知這位美麗又有才華者,是何人?

聖母:三國時代甄逸之女甄氏甄氏從小在家裡備受兄弟姐妹疼愛,小小年紀即非常熱衷讀書寫字,常常跟著哥哥們在書房裡讀書、寫字,而不是跟隨姐姐們學做女紅;也因此常遭哥哥們的取笑,莫非小妹長大要當女博士不成。

小小年紀的甄氏很嚴肅的回答說:我讀書,並不是為了要當女博士,我只是想從書本中獲得學識見解、待人處事和修身養性的基本道理,而且飽讀詩書的君子皆是才德兼備的人,就是我學習的對象。

 陳生:小小年紀就知道要修身養性,好了不起!希望現在的父母也培育孩子的五常教育,而不是重視分數與名次而已。

中國古代才女出眾,但不知甄氏的仁慈、寬大及才德表現出眾的地方為何?

聖母:兵荒馬亂的時代,又畏於強權,後來嫁給曹操之子曹丕,然而曹丕個性妒嫉與猜疑是出了名。

      甄氏能在這個大家庭受到尊敬及曹丕的寵愛,其來有自。例如:甄氏與同輩相處和睦,對長輩尊敬、孝順、順從;甄氏也不因受寵而與人斤斤計較,反而有一顆善良、溫柔、寬容的慈悲心腸。皇宮內,曹丕的侍妾眾多,而甄氏從不計較是否失寵,侍妾中如有被寵愛的,她會以正室的身份給予鼓勵,被冷淡的,她也常常給予安慰與關懷,讓侍妾們都覺得自己不是可憐之人。甄氏更大方的向曹丕直諫:昔時黃帝侍妾眾多,所以子孫滿堂;是故,你可善納侍妾,以傳續你優秀的下一代。

陳生:恩師呀!現代如有這樣的婦女,好像會被罵精神有問題吧!因為現今社會的外遇問題實在太多了,而且造成社會上許多不幸的家庭糾紛。

聖母:話雖如此,但也不該不遵守應有之禮吧!現代的女性,個個是很有個性,不但倔強、不懂事理、不尊重,而且凡事皆以為重心;如此,又怎能讓家庭圓滿和諧呢?

古代婦女能互相尊重、互相包容,因此可平安相處,和樂融融,此乃古代婦人能遵守三綱五常之禮,否則該如何持家與守成呢?

陳生:說的也是。大家都學西方國家開放之思想,已經少了昔時日出而做,日落而息之好習慣。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各自打理,難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互相猜疑,兄弟姐妹相處則斤斤計較。但不知甄氏與侍妾間如何相處,才能相安無事?

聖母:侍妾中有一位任夫人,曾犯下頂撞曹丕之過,曹丕怒氣沖沖,便要將任夫人休離。甄氏得知後,馬上為任夫人求情,言道:任何人都會犯過錯,她只是一時不察而頂撞了,無心之過,請原諒她!相信任夫人會改過來的,何不給她一次機會。如果就這樣將她趕出門,叫她日後如何生存?

賢生可有發覺甄氏仁慈與寬容之心,汝將心比心,是否也能學著甄氏之寬容呢?

陳生:學生雖生於科學時代,也認同甄氏的付出與美德,但不是不遵守三綱五常之道,而是時代變遷法亦遷,應該有變通之法吧!

聖母:古代婦女的行為,在現今社會裡,無論是合理或不合理,諸生都不該廢棄傳統之美德;違離了三綱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中庸之道也不會因時代的改變而改變也。如此行之,社會問題也才能減輕,家庭社會也才能和諧,而且,公婆、妯娌、手足間都應有規律原則。

陳生:學生謹記於心。甄氏又如何與婆婆相處呢?請恩師慈悲,學生可多元化學習,這門學問讓眾多姐妹傷透腦筋呀!但不知是現代婆婆難相處或者是古代婆婆難相處呢?

聖母:甄氏的孝順,讓婆婆疼愛有加,而且非常讚賞甄氏這位十分賢淑的媳婦。

有一回,婆婆隨曹操出城,不慎染病在身,而甄氏得知後著急萬分,擔心婆婆身體無人照顧。

一旁侍女看了也不忍心,便安慰說:老夫人已託家臣帶口信回來告知:身體已漸漸復原,不需掛慮。請媳婦寬心!』」

然而,甄氏卻言:妳們為了不讓我操心,才這樣來安慰我。

直到有一天,婆婆親手寫了一封信回家報平安,甄氏才放下心中之大石也。

汝認為那個時代的婆媳好相處嗎?

陳生:將心比心,一視同仁,將婆婆轉變為自己的媽媽,這樣一來,大家就容易接受而孝順長輩的公公、婆婆以及和睦伯叔、妯娌

      如果甄氏生於現今的年代,會是甚麼樣的情形?

聖母:時空的交錯,甄氏如果生於現代,是一位才德兼備、仁慈、寬容、孝順的女性,也將有不同凡響的一番作為。藉著甄氏的故事,希望能啟發世人之良知良能,而且要重視百善孝為先

可。停筆。  吾回!

陳生: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5年11月15日

第三章  馬氏皇后‧仁慈儉樸

聖示:每一個人累世都有種下善因與惡因,善因緣即生善的果報,惡因緣就生惡的果報。

諸生今世能夠逢遇到大道普傳,就是諸生們累世所種下的善緣已經成熟了,既然善緣成熟,就要好好把握此一良機、聖緣,得一善而拳拳服膺,明理修身,行功立德。

     可嘆現在的社會,天理已被煙沒的無影無蹤,所以更需要倡導綱常、傳揚倫理,讓綱常、讓倫理能夠再甦醒過來,讓世界能夠再復古純風;但是需要讓這股純風能夠流傳開來,就必須諸生自身親自實踐出來。如此,一人影響十人,十人影響百人,百人影響千人,千人影響萬人、萬人……;以此類推,到世界的每個角落,若是人人的心中都有綱常、倫理,那將不會有人做出違背天理,喪盡天良而敗壞倫理道德之事也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汝今夜情緒高昂,期待何事?

陳生:學生期待著恩師說故事:中國古代婦女之禮範,能讓現在的人學習;可是學生又感覺到有些為難,畢竟時代不同,生活環境也不同,學習的方式更不同。

聖母:只要諸生不偏離基本的待人處事、三綱五常、四維八德,大致上也不會犯大過錯也。

陳生:這麼說來,基本的道德、倫理、綱常,是不分時代背景了。

聖母:然也。今夜,  吾再為諸生說一段明太祖時期之賢德皇后│馬皇后。人人能夠依前人事蹟以行事做事,則不會偏,既然不偏,則自然就能夠奉公守法守禮,能夠奉公守法守禮,社會、國家就能夠安定平安也。

陳生:這樣說明比較簡單,大多數的人應該都可以做到。但不知這位馬皇后長孫皇后有何不同?

聖母:歷史上賢德的皇后,前有唐太宗的長孫皇后,後有明太祖的馬皇后,前後輝映,光耀史冊;若論對治國安邦的實質貢獻,則後者尤有過之。

明太祖的皇后馬氏,天性仁慈,富有智慧,好讀書史,善於鑒別事理,協助朱元璋平定天下;仍然辛勤操持,崇尚儉約。

朱元章曾乏食,事為馬氏所悉,乃偷偷的忍饑挨餓,把自己的一份食物節省下來,暗中送進牢房,得以勉強維持朱元璋的生命。結果自己的胸部燙傷了,也不以為意,甘願與朱元璋共患難,一同吃苦的走過艱辛與困苦。又親自率領軍士之妻一起來幫忙縫製衣鞋佐軍,並且發放金帛犒賞將士,鼓舞士氣。

陳生:愛屋及屋,仁慈的心胸,讓百姓有福。馬皇后如何對待後宮嬪妃及子女還有自己的家人呢?

聖母:馬氏主理六宮,生活勤儉不浪費,勤於讀書,研究歷史,教導妃嬪女典,閒暇則講求古訓,倡言宋代多賢后朱元璋譽其可比唐太宗的長孫皇后而絕不遜色。

馬氏答說:妾聞夫婦相保易,君臣相保難。皇上不忘妾同貧賤,願亦勿忘群臣之同艱難。妾只求無愧於心,何敢比賢德之長孫皇后。

明太祖為報答皇后之美德,屢欲賜予皇后族人以高官厚祿,馬氏謝稱:皇上不可徇私,爵祿是要賜給忠臣、對國家有功者,私予外家,乃非法也。明太祖的衣履飲食,馬皇后均親自料理及省視,而自己則布衣疏食,極其儉樸,衣服雖破,仍然浣洗乾淨而不忍捨棄。妃嬪宮人有子者,均加以厚待;文武官員之夫人入朝,悉待如家人;經常以衣物賜給高年齡之鰥寡者,更時常關心及垂詢民間疾苦。

陳生:活到老,學到老;一日做來一日功,一日不做一日空。馬氏從小有一對愛她的雙親,教育的極棒,自己又懂事理,等到身為皇后了,還是戰戰兢兢、如履薄冰

聖母:尤其身為修道者,諸生勿忘了對人的寬容、仁慈。道場是個學道的好環境,但須將所學向外延伸發揚,必須內外如一呀!

陳生:學生謹記在心!五常之美德,盡力學習。至於馬氏對賢臣良才及百姓又如何相待?

聖母:馬氏常規諫明太祖:皇上不忘妻同貧賤,願無忘群臣同艱難。一些臣子以前同患難過來的,希望皇上體恤臣子的忠心,寶物雖為寶,但不能永久的保有,得賢者是為寶。皇上要珍惜良臣和賢才。

      為人君者,應該厚道的對待臣子,讓群臣更獻忠心,以輔助國家大事;遇到歲凶、歲災之時,應率領百官齋戒,祈求上蒼保佑,並且濟助於饑荒。馬氏常問起百姓的安危,對諸臣的家屬非常關心。

陳生:是否古代的后妃都比較明事理、識大體呢?

聖母:非也。歷史上禍國殃民的后妃也比比皆是。明太祖沾沾自喜,並引以自豪;諸如:佈信義、行節儉、同心共濟、料敵制勝等等的觀念與作法,無一不是馬皇后再三勸諫丈夫的重點所在,而明太祖能夠善加汲取,並妥為運用,因此遂能統一天下,開創大明朝的輝煌皇朝。

陳生:歷史上開國的皇后,而有如此通達事理,仁慈為懷,勤儉持身,而又謙讓賢德,實不多見;不僅可以母儀天下,還可垂範後世。

聖母:諸生的家庭順心如意否?馬皇后維持家庭的和諧,都親自省視丈夫的用膳,不怕辛勞,只要能保護周遭的人;雖是貴為皇后,細瑣的事亦是肯承擔,在明太祖的眼中,馬氏是個好妻子。

  吾希望藉由修道的規範,加以改變家庭氣氛,讓你們的家庭和樂融融,也盼坤道賢生善理自己的

今夜就此停筆。  吾回!

陳生:謝謝恩師慈悲!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5年11月29日

第四章  文成公主‧耕耘西藏

聖示:今夜著書,  吾將內容移到戶外去探索一千多年前,荒原、沙漠、雪域的生活民情。

賢生速凝神,隨  吾靈遊。

陳生:學生恭向聖母參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調靈且安住心。

陳生:請問恩師!怎麼著書出訪也會造成身體的不適而且更嚴重呢?

聖母:歷史與現代的變幻莫測,會有時空的差距,需要爾即時適應,況且經過的地方有荒原、沙漠、雪域、高山等。

陳生:學生心想,如果有太上老君恩師的仙丹,是否會有幫助能夠快速去適應每一種不同的氣候與環境呢?

聖母:然也。不過,今夜必須要賢生親身體會,因此,爾必須忍受著艱難與不適也。

陳生:好吧!既來之,則安之,反正方才已經非常受罪了。

聖母:稍後,爾就可享受他人無法親身經歷之真實情境。

陳生:我們今夜出訪,是到什麼地方?

聖母:既是和蕃,當然是藏族地區

陳生:今夜,是否拜訪唐太宗之女兒文成公主出嫁到吐番地方?

聖母:正是。當時文成公主承接聖恩,表現十分理性的接見吐番大相:祿東贊之後,探詢吐番民俗風情。出發前,由大臣及父母準備行裝,帶了五榖種子、菜籽、佛塔、佛像、佛經車輿、馬、駱駝以及各階層的技術人才、各種生產器具等等,踏上漫漫的和親之路。

陳生:文成公主遠嫁吐番,後來是否有回中原?

聖母:一去未回。知書達禮、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嫁到吐番之後,為漢、藏增進了佛法,是歷史性的貢獻。

在雪域地區公主又將帶去的五榖種子、菜籽、教導當地居民耕種植物,將適應高原地區的玉米、土豆、蠶豆播種,再將許多生產技術一一指導當地百姓。

陳生:藏族人們對中原來的新娘,會排斥嗎?

聖母:吐番王深愛著這位知書達禮的新娘,當然藏人也載歌載舞、歡欣地迎接她的到來。

陳生:恩師!我們出遊了好久,為何都不見四周有居民?

聖母:賢生忘了咱們正走在荒原上嗎?

陳生:沒有。只是發覺心裡毛毛的,耳邊一陣一陣傳來一些怪聲音,真不知當時嫁娶的隊伍要如何走過這條荒原道路?

聖母:繼續往前走,爾會發現別有洞天。

陳生:山與山之間的相連,山谷下溪水急流。

恩師!這裡景色宜人,氣候溫和,四處紅花飄香,這裡有居民居住,就像一處小村莊。

聖母:汝現在所發現地方乃是唐朝文成公主曾經路經之處,和親隊伍曾在這裡休息一段時日;閒暇之餘,文成公主將攜帶的五榖種子在此指導當地居民種植與生產技術等。

陳生:當地居民一定很高興,相對的也很尊重這位美麗的公主,因為改善了百姓的生活。

現在所見種植的過程、指導孩子們讀書、公主教授居民唱歌、跳舞的情景等等;是否是當時的盛況嗎?

聖母:然也。當時盛況就是如此。

陳生:恩師!為何一轉眼我們又走在沙漠上,有蒙古包,而且還有鮮豔的色彩分別呢?

聖母:是現代的場景,黑白相間則是早期的。

陳生:草原上有牧羊人穿著藏族衣服,手握鞭子,人人口中高歌歡唱,可見他們生活的很開朗自在,不受環境氣候所影響。

聖母:各個民族自有其生存的方式。

陳生:說的也是。白雪飄飄的高原是我們最後的目的地,高原上人來人往,看起來很熱鬧。

恩師!前面有一座圓弧的城堡,我們可以進去嗎?

聖母:降落在高原上,爾有何感覺?

陳生:陳生突然有心悸,感覺的不是寒冷,而是一股熱氣串流氣脈;原來是閃閃的佛光照耀,陳生感覺有點頭暈,此是從大昭寺照耀出來的佛光。

謝謝釋迦牟尼佛恩師慈悲加被!

恭向世尊頂禮!再向兩旁的恩師頂禮一乾一坤之仙佛

聖母:賢生隨  吾進入佛殿!

陳生:踏進大殿,便見一尊高大雄偉的佛像。

世尊:  吾乃唐朝文成公主攜帶至吐番而建築大昭寺時所恭奉之佛像也。

陳生:前些日子,學生似乎見過她穿著唐裝,慢慢的走到學生面前,嫣然一笑,隨即離開。

世尊:爾所見正是唐朝文成公主

陳生:美宇恭向文成公主頂禮!

此時,耳聞:還有我哩!」〉對不起!原來是吐番王。看起來,好親切,美宇恭向國王頂禮!

世尊:賢生來此參訪歷史的見證,汝隨國王、公主一起參觀大昭寺  吾先離去。

陳生:謝謝世尊!恭送世尊!請國王、公主帶路。

國王‧公主:  吾等參叩天上聖母聖駕!

聖母:二位請起,今日著書,靈遊至此,請爾等先行方便。

公主:不敢當!早在十日前,  吾已接獲父王唐太宗之聖旨,知悉天上聖母欲帶陳生靈遊西藏地區。

陳生:原來是本道院紫微大帝│唐太宗恩師的安排,這是恩師交給學生之物,是要呈給公主的?

國王:哈!哈!哈!正是。謝爾為我倆帶回  吾等之寶物也。

陳生:可是學生並不知裡面是甚麼?

聖母:無妨。寶物既已送達,咱們也該回中原。

陳生:還未參觀城堡!話剛落下,一道強烈的力量,已將陳生帶回中原。

怎麼一下子就返回道院?

聖母:城堡嘛!爾再慢慢神遊。可。就此停筆。

陳生:恩師!學生知道裡面之物是什麼了。丙戌年十月解厄添元大法會即將來臨,本道院紫微大帝│唐太宗恩師要邀請公主夫婦參加本道院的盛會。

聖母:正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5年12月13日

第五章  太任胎教‧孕育文王

偈曰:太任重胎教,端莊育腹子。

教育賢良材,不愧為人母。

聖示:人有先天與後天之分,坐胎至落地未出生前為先天,出生之後為後天;然而教育子女之關鍵在於後天之調教先天之胎教亦不可有疏忽也。婦女懷胎時期,言行、舉止、品性、端莊、情緒變化都有直接影響胎兒之胎教的重要性。

陳生:恭向恩師參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今夜,  吾開示婦女受胎,胎兒在腹中時期,其教育是不可疏忽的。

陳生:為何說嚴重性?學生不解,恭請恩師開示。

聖母:當知現代坤道已甚少注重孩子們的教育,只注重分數成績,成為父母引以為傲、為尊的標準,更別說胎教也。

陳生:太任乃是西周周文王姬昌的母親,與胎教有何關係呢?

聖母:當然有密不可分之因素,周文王為一國之尊,體察民情,禮賢下士,愛民如子,尊老愛幼的美德及高尚的情操,一直為後世稱頌,這與太任受胎之時的胎教開始進行有密切的關係也。

陳生:何謂胎教

聖母:其實所謂的胎教,在古代中國傳統思想中,便已存在。

朱熹曾言婦女懷孕之時,舉止穩重端莊,腳不偏立,身不歪坐,睡不側臥;用餐時,切不正不食,坐不正不食;儘量做到耳不聽淫音,目不視邪色,口不吐傲言

太任當時便已明白有身心健全的母親,才能生下聰敏且儀表堂堂的孩子。

陳生:這麼說來,太任就已經明白胎教的重要,而且確實的遵守了。

聖母:然也。太任明白了這些道理,有著一顆仁慈、厚愛、寬大、慈善的身心,時時教育腹中的胎兒。

陳生:居家的環境,是否也會影響孕婦的情緒?

聖母:當然。因此,太任常要人給她說些人道真理、仁慈博愛的故事,盡量保持心理穩定狀況;閒暇之時,到戶外散心,依山傍水的寧靜之處所修養,可以看看、可以聽聽更多事務,以冷靜思考更多的事情。

陳生:現代婦科醫師,是否可以科學的方法測驗出胎教的依據?

聖母:雖未能有科學的依據,卻不難從孩子出生之先天氣質,發現有一個身心健全的母親,必能培育身心健康快樂的孩子。

陳生:那胎教之音樂,也適用溫柔的聲音唱快樂的歌,寧靜美妙的音樂飛揚在生活空間,讓它存在,並陪胎兒多說話,是否會更好?

聖母:哈!然也。但音樂不可選擇過於昂揚激動、氣勢磅礡或繁雜的音樂,才不會影響胎兒,甚而失去了胎教的意義。

陳生!周文王是賢明的君王,是否一切就是從胎教開始受其母親太任高尚品格、仁慈教育的影響而成就一代賢明的君王?

聖母:然也。盼世人教育子女,須從胎教做起,將來必能教養出賢能之良材也。

可。今夜就此停筆。

陳生:叩謝恩師慈語!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聖母:可。  吾回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    95年12月20日

第六章  教子有方‧全賴身教

偈曰:父母一言與一行,子女效法記心頭。

父母處事行為正,子女對人品德端。

國泰家和德為先,民安康莊太平世。

聖示:父母是子女們最好的老師,往往父母的一言與一行都會給予子女在思想上、人格上、行為上,產生影響。因此,教子成才,首先父母理當應該要有良好的品德、人格與端莊的言行舉止;父母的待人處世,隨時隨地都會給予子女們啟迪,無時無刻中點通孩子們的靈犀,促使子女在思想上、人格上、行為上,都能盡善盡美,則子女始能成為景星麟鳳】〈意指:極度出色的賢人

陳生:恭接恩師聖駕五叩首!謝謝恩師慈語。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恩師!今夜,是否要談竇燕山‧教五子‧有義方的事蹟呢?

聖母:非也。唐太宗賜子座右銘│長孫教兒得立身。

陳生:二位恩師開創貞觀之治之太平盛世,應該無憂無慮。

聖母:非也。唐太宗貴為一國之尊,與一般百姓並無二樣,為了子女的教育,同樣費盡心血。

陳生:唐太宗貴為皇帝,日理萬機,亦是用心良苦。但願現代的父母也能在忙碌之餘,抽空教導子女一些立身之本。恭請恩師慈悲開示!

聖母:唐太宗為了教育子女,請魏徵將古代帝王成敗之事編寫成一本書,名曰:帝王諸侯善惡錄,分賜給子女,並叮嚀以此書為座右銘,作為立身之本。

陳生:天下父母心。

聖母:唐太宗經常告誡諸子:君依於國,國依於民,刻民以奉君,猶割肉以充腹,腹飽而身斃,君富而國亡。」「人之立身,所貴者,惟在德行,何必談論榮華,慾盛則費廣,費廣則賦重,賦重則民愁,民愁則國危,國危則君喪矣!

陳生:唐太宗真的隨時隨地立身教育子女,真希望天下的學生也能有立身指導孩子的父母親;如此一來,教育的工作就不會難為了。

聖母:爾是有感而發嗎?

陳生:正是。每每為了分數、成績而溺愛子女,家長那裡有在管教子女之言行舉止呢?

聖母:賢生且看長孫皇后之母德!某日,東宮太子之乳母請長孫皇后出面說情,恩准為東宮住所多買些器物,長孫皇后聽了,非常生氣地說:我所擔心的並非是東宮器物少,而是太子的品德差。

陳生:依據學生的了解,長孫皇后一向都是以德立身,言行舉止之中都有良好的規範,怎麼可能會為東宮太子說情?

聖母:然也。太子用餐之時,長孫皇后就說嫁妝之難、民眾之苦,勉勵孩子儉樸愛民。太子划船之時,唐太宗就說水能載舟‧亦能覆舟的道理,鼓勵子女們知民情、曉天理,力戒驕奢,以愛護百姓。

陳生:皇帝暨皇后兩位恩師好偉大!教育子女,真的費了不少苦心。

聖母:是的。總之,為人父母者,在教育子女方面,不可不慎,古代聖賢皆有德也。

今夜停筆。可。  吾回!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!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5年12月27日

第七章  立身處世‧四德五常

倫常上之三從四德是婦女應該遵守的,但 吾今日所言,乃乾道、坤道並行之四德德、言、容、工

修德服人,己不正,焉能正人;要德高望重,才能使人敬畏。

謹言以寡過,禍從口出,應當守口如瓶;謹言慎行,如孔老夫子云:君子欲訥於言

慎威儀,使人敬畏,即是品性端莊,言行有禮,不可隨隨便便、蹦蹦跳跳、嘻嘻哈哈。君子不重則不威,學則不固。總之,要自愛自重,以改變後天氣質。

美工作善其事,君子不器,能大能小,能伸能屈,無論做甚麼工作,均要精益求精,負責任,且要做完善,家庭亦如此,修道也是如此。

以上乃是乾道、坤道並行之四德。

人本性之中,固有的五常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之德,必須保守不可失,否則禽獸不如矣。是以,孟子曰:惻隱之心,之端也。羞惡之心,之端也。辭讓之心,之端也。是非之心,之端也。

者,惻隱之心,就是不忍之心。孟子曰,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;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;是以,君子遠庖廚也。是故,每一個人皆有仁德之心。

者,裁制事禮之事宜。羞惡之心,乃義德之發端。如小偷因受外界物質所引誘,一時蒙蔽了義德之心,才會做出不當之事情;然而到了必要之時,仍不免有自羞自愧之心,此乃個人發自於良知良能之自然表現。

者,以讓為主,對任何人要謙恭遜讓、和藹溫良。謙者:美德也。敬人者,人恆敬之;愛人者,人恆愛之,乃一定之理。所以,做人應當謙讓,切不可貢高自大,驕者必敗,豈可自滿,亦是滿招損,謙受益之理。

者,以真智慧辨別是非,人能辨別是真是非,乃人智德之發端。例如:忠臣孝子皆知為,奸臣賊子皆知為,亦良知之自然流露也。俗話說: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聖賢云:與善人交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與之俱化矣。與惡人交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俱化矣。所以,遇事要辨別是非,謹言慎行,不可盲目的隨順潮流,方不辱父母之名譽與自己之人格。

者,是為人處世之根本。孔子曰:自古皆有死,民無信不立。信統四端而兼萬善,沒有信,甚麼皆不能立。

是以故,世人立身處世,應發揚四德】【五常之美,以涵養浩然正氣也。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1月3日

第八章  做人之道‧健全人格

人生在世,首先要明白天時,了解自己的身份,才能立身於世。

現代的人,不問天時,一心講求功利主義;不問社會安否,只圖個人安逸,趨心於名利;那管人格之損益,你爭我奪,造成世界毀滅的危機。舉世動盪,人所共睹,科學登峰造極,仍無挽救之方,所發明的各式各樣武器,其威力足以毀滅世界而無遺。世人只知科學之利而不知其害,不知蒼生萬靈之命在旦夕矣!

孔子曰:君子沒世而名不稱焉!這世界上一切事情,沒有一件是真實的,唯有聖人所言:三不朽:立德、立言、立功,才能留芳名於萬古。

因此,諸生該好好研究做人的道理。其中,最要緊的是要培養健全的人格,有健全的人格,才有健全的人生;如果人格不健全,隨時都有身敗名裂之患。為人首先重根本,而後達其用,方可為完美之人也。

愛人這種功夫,就是應該實踐的道德,愛人者,人恆愛之  吾今列舉數項,與諸生共勉,如下:

一‧意志方面│應堅強不移。孔子曰:剛毅木訥,近仁。

二‧理智方面│要推善,要務實,多思考。孔子曰: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邪說流言、止於智者。

三‧感情方面│要愛人。仁者愛人,仁者自愛。自愛必能愛人,愛人者,人恆愛之。

四‧修身方面│要復禮、要敬恕。子曰: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大學云:自天子以至庶人,皆是以修身為本。

五‧求學方面│要勤學,要由博反約。子曰: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!」「博學於文,約之以禮。如果博學而無約,唯恐如歧路之亡羊。

六‧技藝方面│要豐富。子曰:依於仁,由於藝。技藝須慎選。

七‧事親方面│事親要出於至誠,要敬親、順親之志。孝經云: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揚名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

八‧待人方面│要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則不悔,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,敏則有功,惠則足以使人。

以上所言,雖然簡短,卻包含甚廣。古聖所言,一個人想要達到仁的境界,應當各方面的修養都必須具備及實踐許多的道德。

總而言之,古今歷代聖賢仙佛皆是由人道而修成的,而今給大家立標榜、效法,成為咱們做人處事之準則。人道是做人的道理,做人道理,首要有健全的人格。與諸生共勉之。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1月10日

第九章  修身齊家‧人道圓滿

有道的人,心裡應該要寬讓,家庭圓滿必須要互相互敬互愛,才能齊家,亦即父母盡慈,子女盡孝,兄弟盡悌,夫妻盡敬,做事認真,盡人道,以達天道。

呂仙祖曰:父慈子孝和氣散,兄友弟恭順氣湯,妯娌和睦消毒飲,家有賢妻化氣方。各盡己責,為婆婆的視媳婦如女兒,媳婦視婆婆如母親,心結從哪裡來,久而久之,孽緣變成善緣;一家人若能如此和睦相處,生活過得很快樂,家庭就得圓滿。

時代變遷法亦遷,日日新又日新,是以,修道人亦順應新時代潮流而改變,不可固執我見。譬如: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,以前他們童年時候生活過得非常節儉,一雙鞋、一件新衣服都要留著到過年時間才有穿,往往上學也是赤腳跑到學校,上課同學都是一樣而不會被取笑。當時為人子女或做媳婦的,對長輩父母或翁姑都不敢違逆什麼,皆會遵從長輩的意見。

如今,因時代不同,年輕人都想順著時代流行,學習西洋式的生活,往往比較浪費以及奢華;為人長輩者,不要自認自己是長輩、是父母或翁姑,事事干涉,而且婆婆媽媽的,就像像澎湖菜瓜地長長常常雜唸。如果如此固執,年輕人受不了,就學西洋化建立小家庭而搬家,猶如世俗所言:娶了一個媳婦,嫁了一個兒子。何必呢?

是以,修道思想也要隨之改變,順著新時代也沒什麼吃虧,年輕人不受壓力,心理自然就會輕鬆;一個家庭若如此,年輕人對老年人也會以禮貌相待,那就齊家了。因此,家庭就圓滿,生活過得很快樂,猶如神仙家庭。

在此奉勸,為人子女要識孝道,家中有二尊活佛要知尊敬,比往寺廟拜佛求佛更靈驗。俗言:不孝父母,敬神無益,中國乃禮儀之邦,孝道是一種美德,飲水要思源,萬物無本不生,萬水無源不流,故立下春秋二季,春季謂:清明,為人子女要明白己由何來,要清楚為人子女要盡孝;秋季謂:重陽,一年一度恭請逝世的父母回陽會面之意,雖然看不到,卻音容宛在,浮現於腦海之中。俗語說:敬神如神在,若父母在世,這一日則謂之敬老日

曾子曰: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,可為孝矣!指出父母在世,為人子女應知孝順;父母歸空之後,亦應慎終追遠。古人又言:養兒防老,老字半入土半死。」「半死乃是父母年邁力衰,為人子女更應善盡照顧。是故,父母年老力衰之時,需要子女來奉養,為人子女不可不知孝道也。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1月17日

第十章  效法聖賢‧反求諸己

聖示:人生快樂何其多,無窮快樂只一個,就是捨己為人。捨己為人,才能得無窮快樂。

如果人人不顧別人,一心只為自己達到快樂的欲望,也許當時會覺得快樂,過了那段時候,則會不堪回味。正因為了解得到的快樂,似乎缺少了什麼,如果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傷害了別人,這就是損道損德損道損德是得不到真正的快樂,所以,諸生身為修道人,應該追求真快樂│無窮的快樂、永恆的快樂。

世人皆知世上有一風趣之濟公活佛,穿破履,穿破衣,坐的是大石頭,睡的是樹底下,其快樂之多,又有誰曉得;濟佛雖裝瘋賣傻,他卻覺得無比瀟灑,清風明月,高歌朗誦,敬重公侯,淡泊名利,憐憫眾生,遊戲人間,一心以人為服務的對象,與天地立心,與蒼生立命,以五湖四海為家,以清風明月為良伴。說有多瀟灑就有多瀟灑,說有多快樂就有多快樂。賢生以為如何?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。學生恭向恩師請安!

欲得光明、得快樂,就必須充實自己、鍛鍊自己、培養自己。

聖母:然也。自古以來,仁者最強,仁者無敵,仁者最善,盼爾等具備也。現在的社會最缺欠的是什麼?

陳生:愛心。只要有足夠的愛心,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;只要有足夠的愛心,沒有感動不了的人。

聖母:希望諸生培養這顆充滿力量、光明的愛心,去造福人群,照耀黑暗的世界。諸生應該給人信心、給人快樂;給人信心、給人快樂,心情愉快,就是給予自己快樂,當然臉上就會春風滿面。此外,能力所及而可以協助之範圍,盡量說:可以!」「沒問題!

陳生:人生在世,很多事情無法自己解決,亦無貴人協助,是以,心裡苦悶。在適當的情況之下,請同修們多說這兩句話:可以!」「沒問題!沒辦法去掉,相信在能力所及範圍之內,幫忙別人,廣結善緣,也會帶給很多人快樂。

恩師慈悲!那麼處事與待人方面,該如何?

聖母:處事方面,遇到任何事都在能力所及之範圍,盡量去協助別人,也以此給自己一個輕鬆的心情去處理,就是沒問題!

待人方面,多說這二句話:謝謝你!」「對不起!,必能廣得人緣,遇到任何事不如意,別急著去問他人,靜下心來反省自己,怎麼會這樣,問問自己,勿責備他人,以責人之心來責己,學業學問,自有長進,這才是真正的學問長進道業增進,並不是紙上作業的多讀幾個字也。

陳生:為何修道子常常會有過失的感覺?

聖母:古聖先賢有說:聖人過多,賢人過少,小人無過。聖人何以過多,因為聖人以天下為己任,擔天下人之過,所以聖人過多。賢人敢作敢當,擔一人之過,甚於凡情,所以賢人過少。小人推卸責任,不辨是非,不願檢討自己,所以小人根本無過。

修道者,修心,修性也。改變自己的脾氣毛病,多接近人群,多做事,多接受人的考驗磨練;即使受到埋怨,受到委屈,也不可抱怨,亦不可爭辯。一旦爭辯,立即落入是非,有了是非之心,失去中道,即有違修道之義。是故,老子說:善者無辨,真是最高深的道理也。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1月21日

第十一章  包拯公正‧吳氏無私

聖示:提起包拯,在中國誰人不知,哪個不曉,這位黑臉包公已成為正義的化身,公正無私的代表,執法如山的典範,愛民如子的楷模,更是一位治家甚嚴的鐵面人。賢生可否聽過此一家喻戶曉之傳奇人物呢?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!學生當然聽過包大人的傳奇故事,他自幼面貌黝黑,但是性剛而直率,而且勤奮好學。深受嫂嫂的喜愛,從小由嫂嫂吳氏撫養成人,故稱嫂嫂為嫂娘

聖母:是的。在吳氏的教養之下,包拯好學而上進,才學過人。

陳生:恩師慈悲!包大人有一位治家甚嚴的嫂娘,但不知包大人為官如何?

聖母:為官清廉、剛正、不阿,嫉惡如仇。

陳生:在中國有許多傳頌包公的傳奇故事。

聖母:鍘美案,就是秦香蓮陳世美的故事,膾炙人口,深受人民善愛。包拯不怕丟了烏紗帽,曾擋鑾駕、打龍袍,還鍘了負心的當朝駙馬陳世美,可見不畏權勢。

陳生:包大人還真的是執法如山,那麼包大人對自己的家人又是如何待之?

聖母:赤桑鎮一案,講的就是包拯鍘了侄兒包勉而不講情面的故事。

陳生:一場家庭悲劇,由此而展開嗎?

聖母:非也。吳氏乃深明大義之賢良婦女,賢生且聽  吾說明。宋仁宗年間,陳州一代發生災荒,包拯奉命到陳州放糧,救濟災民,沿途並懲治貪官污吏;當包拯來到長亭之時,有人告發包拯的侄兒包勉貪贓枉法、魚肉鄉民、草菅人命等等。

陳生:是真的。那怎麼辦?

聖母:經過調查與審判,所告屬實,於是包拯決定依法處死包勉

陳生:慘了。嫂娘對他有教養之恩德如山,又只這麼一個兒子,鍘了包勉嫂娘一定翻臉結怨。

聖母:的確。這事情讓包拯左右為難,經過激烈的再三思考,最後還是依法判處包勉的死刑,並親自到赤桑鎮向吳氏說明也。

陳生:學生真替包大人感到緊張,不知嫂娘會怎樣?

聖母:賢生不急!包拯來到赤桑鎮,吳氏像見到親兒子一樣地高興;可是當包拯說出鍘了包勉之話時,吳氏痛罵包拯忘記她的教養,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,要當面撞死在包拯面前。

包拯見吳氏如此傷心,也心如刀割,於是將包勉條條罪狀說與吳氏知悉;並跪在地上,懇請吳氏的諒解,說道:嫂娘!您的養育之恩,怎敢忘記?從小您就教育我要執法如山,鐵面無私,為官清正;如今包勉犯法,我若是循私赦了包勉,如果這樣做,怎麼對得起朝廷的恩寵與百姓的愛戴,更對不起嫂娘的教養之恩呀?

陳生:吳氏是否深受感動她所教養的包大人真的是執法如山?

聖母:經過包拯一番解釋,吳氏終於明白包拯的為人,包拯能曉以大義,而自己卻袒護自己犯罪之子,並出言不遜,委屈了包拯,覺得羞愧難當。

陳生:吳氏是賢良之母,最後是否原諒包拯

聖母:吳氏明白事理後,當面向包拯道歉賠禮,並鼓勵包拯的鐵面無私。至於,鍘了包勉,殺一儆百,做為包家後世子孫之楷模。

陳生:幸虧吳氏是一位賢德之人,不然家庭一定會支離破碎。

聖母:從此之後,吳氏治家更嚴也。

可。今夜就此停筆,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1月28日

第十二章  曾子殺豬‧取信於子

聖示:曾子殺豬,取信於子的故事,在中國廣為流傳。曾參受父親的影響,從小堅持言必信、行必果的做人原則;日後,他教育孩子,也是採取這樣的態度。

陳生:學生恭接恩師聖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爾對曾子殺豬的故事,有何看法?

陳生:學生曾在教育崗位服務過,深深感覺到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品格。

聖母:俗話說:人留後代草留根。世代繁衍,生命不息,這是大自然不變的規律。

陳生:恩師慈悲!那麼先人應該留什麼給子孫?

聖母:無非留下二樣東西│錢財或名利,不過留下威信與品德,才是對子孫真正的疼愛。

陳生:當今社會的學生,流傳著一句順口溜:天不怕,地不怕,就怕沒有個好爸爸!

聖母:此言差矣!現代的父母,為了子女,斤斤計較,去爭取各種利益,實不應該;殊不知,這樣要來的名利,對子女並非完全都是好事。這種道理,古人是看得一清二楚的。

陳生:古代聖賢,教育子女,皆要求:忠心報國,嚴格治家。

聖母:然也。某日,曾妻因事要外出到市集,小兒子哭鬧著要跟隨到市集。

陳生:這個故事,學生看過。為了不讓孩子跟媽媽,曾妻就戲哄孩子說:你不要去市集,媽媽很快就回來,再殺豬給你吃豬肉。孩子聽說有豬肉可吃,也就不吵嚷跟著去。

聖母:曾妻回來,曾子乃真的去殺豬。

陳生:小孩子不懂事,講道理,又不管用。曾妻只是戲言哄哄孩子罷了。難道曾子是當真要去殺豬嗎?

聖母:賢生且聽  吾言!孩子幼小的心靈是非常純潔的,他的一言一行、一舉一動,都是向父母學習。如果做父母的欺騙孩子,說話不算數,孩子就會認為人是可以欺騙的,轉而他就會去欺騙別人,這就等於父母教孩子去欺騙人。做父母的欺騙孩子,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失去威信和信任;日後,父母的話,孩子再也不會接受,對父母的教誨也就聽不進去了。如此一來,很難把孩子教育成有用之材。如果孩子對父母失去尊重,後果是不堪設想的。

陳生:但願為人父母者,不要隨便與孩子開玩笑,或隨便答應孩子任何事,更不該欺騙孩子。曾妻既然答應殺豬給孩子吃肉,就該說到做到,以取信於孩子。

聖母:言出必行,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

陳生:經過一番探討之後,曾妻與曾子一起動手磨刀殺豬,為孩子燒了一鍋香噴噴的豬肉。兒子一邊吃肉,一邊向父母投去誠信和感激的目光。

聖母:教子不欺子,欺子後果苦。父母教子,當效法古聖:曾子。

陳生:希望世人注重四維八德,讓孩子真正做個堂堂正正、活活潑潑的人。

聖母:中華民族五千年固有的倫理道德文化,則有待發揚。可。  吾回!

陳生:謝謝恩師慈悲!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2月28日

第十三章  紙上談兵‧趙括敗仗

聖示:教育子女,學識、品德兼備,使之成為有用之人才,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有人在官場、職場是一呼百諾,領導統御,管理順暢;有人在戰場上馳騁,殺敵立功,統令三軍,無往不利;但在教子問題上,卻是打敗仗,甚至於束手無策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參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過了年,別來無恙!觀諸賢生面帶慈祥,心生歡喜, 吾觀之甚喜也。盼新年新希望,諸賢生在新的年度裡道務蒸蒸日上,個人修行也精進不懈也。

陳生:謝謝恩師嘉勉!學生一定全力以赴。

聖母: 吾祝爾等希望所成

陳生:方才,恩師所言教子問題,從古至今之事例不勝枚舉,學生知道戰國名將趙奢便是其中一人。

聖母:戰國時期,趙國有一位名將姓趙名奢,他熟讀兵書,身經百戰,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,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將軍。他還根據自己親自領兵打戰的實際經驗,寫了不少兵書。

陳生:這位趙將軍是一位注重實踐而提倡學以致用的軍事指揮家。

聖母:正是。因此,紙上談兵,他是非常反對,而偏偏他的兒子趙括正是善於紙上談兵的人。

陳生:那怎樣教育才好?

聖母:趙括天資聰明,能言善辯,終日捧著父親的兵書背誦,又依仗自己是名將之後而自誇。趙括死背兵書,不知其變化與善用,更不願去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實際參與,而只是口若懸河,紙上談兵而已。

陳生:趙括能有一張巧嘴,說兵法、講韜略、談得失、論成敗。當時,一定有不少人佩服他是一位難得的將才?

聖母:非也。趙奢對兒子紙上談兵、嘩眾取寵,十分反感。有一天,對其妻子說:知其子,莫若父。我心裡非常明白趙括這小子,只會紙上談兵,根本不能帶兵打戰;如果任用為將軍,趙國軍隊一定毀在他手裡。

陳生:兒子的致命弱點,當父親的一清二楚,落實於平常的教導就好了。

聖母:話雖如此,趙奢由於軍務繁忙,而未有效的教育兒子,以致趙奢死後,趙括的紙上談兵越演越烈。

陳生:既然趙括沒有實際經驗,就應該不會有人喜歡他,只會紙上談兵了。

聖母:是呀!說來也巧,趙孝成王就是非常喜歡他聒聒其談,認為趙括是一位軍事才人,準備任命為趙軍統帥。

陳生:慘了!沒有親自上戰場的經驗,怎麼帶兵打戰?

聖母:莫慌!趙母得知事情之後,拿著趙奢的遺言,去晉見趙孝成王,極力反對趙孝成王任用趙括為將。

陳生:還好!父母皆知自己的兒子之才能。

聖母:可惜,趙孝成王並未接受趙母之反對。

陳生:那怎麼辦?

聖母:不久,秦軍攻趙,趙孝成王任用趙括為統帥,揮兵禦敵,可惜趙括只會紙上談兵,沒有實際參戰的經驗。

陳生:結果失敗了嗎?

聖母:是的。趙國軍士降秦四十餘萬,而且都被秦軍活埋,趙括也未能倖免。

陳生:將軍帶兵殺敵,兵敗之後,是否連累宗族?

聖母:由於趙奢有遺言,趙母又事前極力反對,這才倖免滅族之災。

陳生:阿彌陀佛!真是賢能的父母啊!

聖母:以上這則故事,清楚的告訴世人,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教育,子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家庭的團結和睦;子孫是未來的賢才,施教的成敗直接關係著國家之興衰。

由此可見,教子不是家庭私事,而是一件關係著國家存亡的大事,盼為人父母者慎之。今夜就此停筆!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!

聖母:可。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 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3月7日

第十四章  王翱處事‧謹守本份

聖示:要教育好子女,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樣。古人云:正人先正己,如果做父母的不為人表率,不行正道,往往是上樑不正下樑歪,則無法教導子女成材。古往今來,教子有方者,無不以事事為後代做出榜樣,只有這樣,才能培育出子女成為志士仁人,甚至青出於藍而甚於藍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參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人生道路,沒有坦途,一個個艱難、險阻在路途之中,正所謂:人生坎坷,歲月蹉跎。一個人只要目標明確,信心十足,步步為營,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,就不會虛度年華;只要百折不撓的奮鬥,就能戰勝一切困難,到達勝利的彼岸。因此,教育子女就是幫助他們認清這條人生之路,才能使孩子們培養自強不息的性格。

聖母:然也。明朝王翱文武兼備,效忠朝廷,平步青雲,雖身居高官,一身正氣,但兩袖清風,對待自己及子女也特別嚴格。

陳生:王翱的為人,深受父母教育的影響,孩子也學習父親辦事的態度,光明磊落的做人。

聖母:古聖說:君子坦蕩蕩,小人常戚戚。待人處事,皆以守本份為基本也。

陳生:請恩師解說故事。

聖母:王翱有一女兒,嫁到京城外一官員賈傑為妻。王翱的夫人非常心疼女兒,時常思念女兒,希望她能常常回家探望;可是每次派人去接,女婿都堅決不讓走。

賈傑對王翱的女兒抱怨說:岳父官居吏部尚書,專管調動與任用官吏。如果把我調到京城任職,妳每天都可以回去侍奉母親;而且調動我的工作,對妳父親來說,就像摘片樹葉那麼容易。可是,妳父親為什麼這麼吝嗇為我做安排呢?

陳生:王翱的女兒,因知父親的為人和脾氣,這種謀私的事,一定不敢對父親直言。

聖母:然也。不過,她卻對母親說了調動賈傑的事,請母親勸說父親。

陳生: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心疼女兒。

聖母:是的。一天晚上,王夫人置辦不少酒菜,請王翱飲酒以及敘家常;酒席間,夫人向王翱請求賈傑調動之事。哪知王翱一聽,勃然大怒,一下子推翻桌子,砸傷了夫人。

陳生:啊!那家庭革命就此開始了嗎?

聖母:不。賈傑後來自知自己做錯事,便去向王翱道歉陪禮,說:大人一身清白,不謀權勢。我不知守本份,想依靠你的權勢而調動工作,大人對人寬待而對己嚴格,小婿敬服。請放心,我一定會在京外好好的做。

陳生:王翱之氣可消?

聖母:當然氣消也。賈傑回到任所,安守本份,盡職盡責。

陳生:一直到死,都沒有調回京城嗎?

聖母:上行下效,謹守本份,合家天倫樂安然。

今夜至此,停筆。可。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3月14日

第十五章  仲永神童‧欠缺琢磨

聖示:人的聰明才智,有先天的秉賦,更有後天的學習。人在秉賦的差別,在年幼時期表現的比較明顯,但這種差別很快的便會被學習所打破,勤學善問者,成為聰明過人,好吃懶做者,成為不學無術之輩。

所以說,做家長的,切莫只看幼小的孩子聰明伶俐,就放鬆教育子女的機會與學習,即使是神童,如不擇師善教,也會成為蠢材也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方才,恩師的開示,學生感同身受。在教育崗位時,就發現低年級的孩童反應快,記性好;到了中年級,肯學習者,課業不至於差異太多;然而到了高年級,孩子們越來越不肯學習,成績就會一天一天退步,甚是可惜。

聖母:賢生免禮!爾所言,宋朝宰相王安石更耳聞目睹這樣的事。

陳生:又到說故事的時候,請恩師慈悲!

聖母:且聽吾言!宋朝金溪之地,有一名叫方仲永的人,出生在世代以務農維生的小農之家。方仲永從小不但長的惹人喜愛,聰明過人,過目成誦;五歲之時,便寫了四句詩,其韻味不同凡響。然而當地有學問的人不相信一個幼小的小孩能吟詩作對,紛紛前往命題,以驗虛實;小仲永來者不拒,對談如流,親眼目睹者,莫不驚嘆為神童也。

陳生:鄉人是否都會認為方家的風水好,因此出了神童?

聖母:古人云: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禮。從此仲永的父親令人刮目相看,說起話來也客氣,有人送禮,有人高價買仲永的詩。於是,其父親被這些現象沖昏了頭腦,真的認為孩子是神童,四處帶者小仲永遊說,孩子是如何無師自通;因此,放鬆了對仲永的教育與學習。

陳生:所以,神童之名聲,不脛而走,名噪一時。家庭的薰陶,父母的影響,對兒女的成長是非常重要。古人云: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此言講的固然絕對,但也不無道理,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課,父母是兒女的榜樣,父母的一言一行,都會在子女的心靈印下記號,長者的好惡,會直接關聯後輩的志趣。

聖母:然也。在京城的宰相王安石,聽說金溪出了一個神童,覺得這是國家新起之秀,心裡十分高興。

有一次,王安石外出巡察,正好路過金溪,鄉人便介紹神童;於是,王安石便去看望仲永。此時的仲永已經是十二、三歲,宰相便面試了仲永,覺得他並沒有像傳說的神乎其技,只是比一般孩子反應快一點,記憶強一些而已。因此,王安石勸告仲永的父親,不要只圖虛表,要好好把握教育仲永的機會。

可惜,仲永的父親沒有接受宰相的勸告,依然帶著孩子四處炫耀,如何地無師自通。

陳生:糊塗的父親,只相信孩子是神童,而疏忽其子的教育;如果仲永的父親肯注重教育,好好的栽培仲永,肯定仲永一定會成為有用之才。

聖母:不久,王安石又一次來到金溪,他再度探問仲永的學問如何,鄉人再度告知,那紅及一時的神童,而今已不如普通的人。宰相聞之,十分感慨。

陳生:現代的父母,總是喜歡拿著子女的名次與分數,與他人相互比較,因而成了扼殺孩子學習的最好良機。

聖母:勸告世人,教子要注重教育,莫學方家也。

今夜至此,停筆。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聖母:可。 吾回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4月4日

第十六章 慎終追遠‧民德歸厚

聖示:唐朝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;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
哈!哈!哈!人人都可朗朗上口的童謠,時逢清明,今夜著書,咱師徒就以祭祀為題材。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。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清明節是慎終追遠最佳的代表日子。

聖母:賢生免禮!曾子曰: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。

陳生:能夠慎重辦理父母的喪事,誠敬追念遠代的祖先,社會風氣會不會趨向淳樸呢?

聖母:詮釋為社會風氣,那麼慎終追遠是因,民德歸厚是果。孔聖先哲是不談怪、力、亂、神的,卻是祭神,如神在,非常虔誠。提倡慎終追遠,為的就是要人們能飲水思源,不忘根本,進而加強倫理教育,以促進社會祥和也。

陳生:如果每個人能懷著感恩的心情,認知自己的根,便能體認自己在家族中無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;因為每個人都是家族綿延承先啟後的重要環節,每個人的言行,不但對自己負責,也對家族負責,亦攸關家族群體的榮辱。所以,每個人都該自律向善,社會風氣自然就淳厚。

聖母:祭祀,是感念祖先、崇德報恩的正當禮數。對於自己的祖先是應當用最誠敬的態度,依禮祭祀的。如果只是為了祈求福祥,躲避災禍,隨便的去祭祀,那就違反了人道,是不可行的。

陳生:事有正當做的,也有不當做的,合於正道的,就是義,是應當無畏無懼去做;不合於正道的,是非義,是不應當去做。若是遇到正當去做的正大之事,卻猶疑推托,表現出一副怯懦害怕的可憐相,那就是沒有勇氣的人了。

聖母:沒有勇氣的人,如何能成就大事!

陳生:說的也是。祭祀時,要好像祖先真的在那裏;祭神時,要好像神真在那裏。理性上無法證明祖先與神是否真的存在,那麼為何還要祭拜呢?

聖母:理性上無法證明的,理性上也無法否定。因此,祭祀是屬於信仰而不是知識。祭祀是信仰的表現,必須心神專注、虔誠恭敬。

陳生:由祭祀虔誠的態度,可以看出一個人對生命尊重與否?

聖母:只要是重視自己的生命意義,願意善度一生的人,內心都會有某種信仰。因而,祭祀時的態度,代表了一個人對生命尊重與否,必須謹慎為之也。

陳生:中國傳統的慎終追遠,但願時下年輕人都能真誠地祭神如神在

聖母:然也。今夜就此停筆。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聖母:可。  吾回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3月28日

第十七章  後娘難為‧為子求情

聖示:高貴品德,是一點一滴培養的;殺身之罪,也是一件一件招來的。因此,教育兒女要從小開始,要從每一件具體的事情去學習,更要特別留意日常生活的教育。

陳生:不然的話,子女有小錯,逐漸變成大過,這時再進行教導,那也就為時已晚。

學生恭接恩師聖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古今皆有後母難為者,有者賢慧仁慈,有者心狠無比。

陳生:譬如:的後母,閔子鶱的後母。

聖母:然也。隋朝上黨地方,有一位馮氏女子,賢慧仁慈,她膝下有一養子名叫陸讓,馮氏雖是後母,但對陸讓十分疼愛,視若親生。陸讓在馮氏的教導之下,學問進步的很快,但是隨著地位的升遷,陸讓的一些毛病漸漸暴露出來;對此情形,馮氏看的非常清楚,想明言嚴管,但是想到孩子不是自己親生,害怕鄉人誤解,傳言後娘心狠之名。於是,陸讓的錯誤行為也就得過且過。

陳生:後娘實在難做人,養子有過難明言;

嚴管怕人說心狠,不管大禍在眼前。

聖母:後來,陸讓派任州刺史,離家作官,馮氏對他的教育更少了。此時,陸讓的私慾劇增,他利用權勢而貪贓枉法,侵吞了大量的錢財。

此事被人告發,隋文帝楊堅派人調查,件件屬實。因而,隋文帝命人押解陸讓到長安親自審理,為慎重起見,又將此案交給侍書侍御史進行複查,又讓百官評議,百官都認為陸讓所犯都是死罪;於是,隋文帝下詔判處陸讓死刑。

就在陸讓即將就刑之時,他的養母披頭散髮,滿面污泥,趕到了刑場,指著陸讓大聲的罵:你這個該死的畜生!你對國家沒有立下什麼汗馬功勞,且官至刺史,你不竭誠盡忠職守,以報朝廷的恩典,反而貪贓枉法,犯此死罪,真是罪有應得。你上訴說:有人誣陷你,難道百官誣陷你嗎?如果皇帝不憐憫你的話,為什麼又三番五次派人調查你的案件?又為什麼讓百官議罪呢?你哪裡盡忠?哪裡盡孝?你不忠不孝,真不是人啊!

陳生:後娘嘴上罵,心裡疼,聽的我心裡也難過,孽子招來殺身之罪,刑場教子,為時已晚。

聖母:馮氏在悲痛之餘,考慮陸讓所犯之罪,自己也有教子無方之過;眼下有一絲希望,便決定以下犯上地求情,為兒子講情,以便對得起兒子的生身之母。

於是,馮氏向皇帝上奏,真切之情,讓隋文帝為之動容,也讓皇后起了仁慈之心;侍御史見馮氏之深明大義,乃上奏皇帝,免去陸讓死罪,削職為民,以便奉養老母。

陳生:皇帝准奏否?

聖母:准也。並下令每年都要表揚像馮氏這樣賢慧的女子,以樹風範也。

陳生:盼現代的父母,只要正心為兒子設想,大膽管教,不要遲延,以免後悔莫及。

聖母:然也。可。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4月25日

第十八章 湛氏教子‧奉公守法

聖示:為人子女奉敬父母,乃是天經地義之事。羔羊知跪乳,烏鴉尚反哺,何況人乎?

但為人父母者,對兒女所奉養之錢財,必須問明來路。如屬於子女正當所得,受之無愧,心安理得;如屬不義之財,為人父母則應教導子女克己奉公,不可假公濟私,貪污受賄,這樣才是真正疼愛與栽培孩子的。

陳生:學生恭接恩師聖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公私分明,禮義為先的賢婦,但不知是何許人也?

聖母:東晉名將陶侃之母│湛氏。

陳生:乃是本道院岳武穆王恩師的母親,相信太夫人自幼一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,知書達禮,深明大義;恩師自幼也受太夫人的高尚情操之影響及薰陶,為人慈悲為本,處事寬大為懷,終於成為東晉名將,受人敬仰。

聖母:賢生且看,來者何人?

陳生:學生恭向岳武穆王恩師參駕五叩首!謝謝恩師慈悲成全。

陶侃將軍:賢生免禮!聖母聖安!謝賢生之美言,且聽吾言。自幼陶家貧寒,靠著母親自己紡紗織布而賣錢,供吾上學讀書;母親不但關心吾的學問,還特別注意吾的交友情形。她經常告誡:近君子,遠小人,多交一些有志之士。在母親的教誨之下,吾努力學問,在年輕之時,即當上專門管理漁業之事的縣吏。

母親為了要讓吾做一個正直、兩袖清風的好官,於是經常說三國時期孟宗孝母的故事。有一次,孟宗將自己所捕的魚加工醃漬成魚乾,寄給母親,母親知道這是公家的,立即讓人帶回,並使人告知孟宗:你身為漁官,卻送我魚乾,為何不避開嫌疑?事後,孟宗注意了這些細節,克己奉公,廉潔無私,頗受人們的愛戴也。

陳生:太夫人說這段故事,是告訴為人子女不可依仗權力謀私,是不是?

聖母:爾何以肯定?

陳生:因為現在的父母,也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遵守綱常倫理,奉公守法。

陶侃將軍:是的。起初,吾並沒有完全理解母親的用心良苦。有一次,吾請人送回一罈魚乾,母親詢問來人這是公家的或是自己的,來人不答;母親心裡非常明白,這是公家的,十分生氣,立即將原物封好,讓人送回。

母親寫了一封信,信中嚴厲的責備,說:你身為縣吏,卻拿公家的東西送給我,這並未能增加我的高興,反倒讓我為你擔憂。

陳生:太夫人教子有方,用心良苦,以身作則,親身實踐。

陶侃將軍:吾自知有違母訓,便向母親認錯,承諾從今而後一定做個盡忠無私、正直有正氣的好官。

陳生:恩師自始自終數十年如一日,克己奉公,廉潔無私,愛護百姓,頗受人們所稱頌。

聖母:世間的母親沒有不愛自己兒女的,如果所有的母親愛得其然,中國社會不知就可以培養多少的偉人來。但是不幸的,一般的母親只知道愛護兒女,但不知如何教導,結果表面上是疼愛子女,實際上反而是害了子女。

比方說:富貴人家寵愛兒女,在家裡不讓孩子學一些簡易的家事,何況是辛苦的工作;再言,上學還要有私家車接送,以至養成孩子驕生慣養的習慣,長大成人之後,進入社會,依賴心太重,沒有會做的工作,見了面又令人討厭,這就是疼愛兒女的結果。這種現象,在社會頗為不少,為人父母親者,不可不慎也。

陳生:謝謝二位恩師慈悲教誨,但願世間的母親能以古聖先賢為榜樣。

聖母:然也。[吳振鋒1]可。停筆。  吾回!

陶侃將軍:可。  吾退!

陳生:學生恭送二位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5月2日

第十九章 孟母三遷‧造就孟子

聖示:父母的一言一行、一舉一動,都是對兒女無聲的教育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孟母三遷的故事,在中國婦幼皆知,而且膾炙人口。

聖母:昔時,孟母擇鄰而居,子不學,斷機杼,這個有益教育子女的故事,讓現代的母親也非常重視。

陳生:孟母非常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,所以才會注意自己的孩子;又因為不良的環境,惟恐影響孩子在行為上有些偏差。孟母為了讓幼小的孩子將心思放在學業上,故而屢次搬家,擇良地而居。

聖母:古代的孟母三遷,是為了給予孩子有幽靜的環境去學習,乃一再搬遷。

陳生:現代的孟母三遷,是為了給孩子選名校與名師。

聖母:資訊爆炸的年代,一日數變,遷就環境或迷信名師,不如從改變自己開始也。

陳生:當孟子逃學回家之時,孟母何以生氣的立即拿起剪刀將織布機上正在編織的布給剪斷呢?

聖母:求學的道理,就跟織布的道理一樣,要一絲一絲的織上去,才能成為一塊有用的布;求學也是一樣,要一點一滴的努力用功,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累積,才能有所成就。

陳生:我們尊稱孟子為亞聖孟母三遷的故事,也是千百年來大家所熟悉的,孟母希望孟子長大成為有用之人,故而從小的孟子的教育如何?

聖母:賢生對孩子有何期望?

陳生:首要平安、健康,其次是不攀龍附鳳,視富貴若浮雲,看榮耀如曇花,不爭名於朝,更不逐利於市。

聖母:平安是人生最大的財富。君子的行為,以寧靜為修身養性,以勤儉來培養品德;不把名利看淡,不能明確志向;不甘寂寞,難以發揮自己的遠大目標。學習必須心靜,才能來自學習,沒有學習,就不能得到更多的知識;沒有志向,就沒有真本領;任性放縱,就不能振奮精神;急躁好動,就不能陶冶性情,志向與年歲將隨著光陰的流失,就像落下的樹葉一樣的逐漸枯萎,於世無益。

陳生:謝恩師慈悲!都是勵志名言,母親的心聲,無非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得成龍成鳳。

聖母:古聖先賢個個皆教子有方,現代的父母可參考也。

陳生:孟母三遷的故事,期盼小朋友或為人父母明白真實意義之後,從此發憤圖強,成為飽學之士。

聖母:居家環境很重要之外,人格教育、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視也。可。  吾退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5月9日

第二十章 王陵之母‧捨身成義

聖示:做官容易,做人難,做好人的確很難,難就難在做好人要講究道德,堅持正義,除暴安良,順應民情;絕不貪贓枉法、爭權奪利、助紂為虐、苟且偷生。所以,自古至今都是走正道、持正義、秉正氣、護正理,以作為教育子女的根本旨意。

漢初右丞相王陵的母親為教子助賢而除暴,捨身忘死,肝腦塗地。

陳生:學生恭接恩師聖駕五叩首!再向王太夫人頂禮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中國歷史上流芳千古的女性,皆為賢德的母親。

聖母:母德懿範,教子有方。王陵,秦朝沛縣人,乃是當地的豪強。

陳生:漢高祖也是沛縣人。

聖母:劉邦王陵乃是同鄉,當劉邦微寒之時,曾把王陵當成大哥那樣的侍奉。

陳生:王陵是個怎樣的人?

聖母:王陵不拘禮儀,好感情用事,性格開朗,是一位喜歡有什麼說什麼、直來直往的漢子。

陳生:秦朝末年,暴政無道,民不聊生。

聖母:當時,劉邦起兵沛縣,反秦一路進軍順利,先攻克咸陽。此時,王陵也聚集幾千志士,駐紮南陽。

陳生:王陵為何不直接歸順劉邦

聖母:當楚漢相爭之時,項羽要滅劉邦,王陵知道同鄉遭難,便率兵來歸漢。

陳生:項羽知道王陵歸順劉邦,一定非常生氣。

聖母:是的。項羽隨即派人把王陵的母親接到軍中,並尊敬的相待。

陳生:王陵得知,該如何是好?

聖母:王陵得知母親被項羽接回軍中,立即派使者趕往項羽營中,使者來到營中,正看見項羽熱情的接待王陵的母親,奉為上賓。

陳生:項羽是想以王母為人質,感召王陵,勸其背漢降楚。

聖母:正是。然而,王母心裡非常明白,項羽暴虐無道,項羽兵進咸陽,不但殺了子嬰,還火燒秦朝宮殿,使百姓大失所望,這種無道之人難行正道。

陳生:王陵該如何化解自身危險,又該如何解救母親之危?

聖母:請王太夫人言談自身如何捨身成子義?

王太夫人:感謝天恩!謝謝天上聖母!今夜吾臨壇結緣,不敢說有德,為人母乃盡母親之責以教育子女。

昔時,項羽接吾回軍中,為了不使王陵陷入不仁不義,當時,吾私自會見王陵派來的使者,並對來者說:幫老婦轉告王陵,讓他恭謹的侍奉漢王劉邦,不要因為我在項羽的手中,就心有二志,我將拼一死,以成全兒子之忠。說完,吾就拔劍自刎。

陳生:太夫人此情此義,世間少有。

王太夫人:愧不敢當。

陳生:當項羽得知太夫人自刎而亡,必定大發雷霆。

王太夫人:憤怒之至。

陳生:王陵又傷心不已了。

聖母:王陵得知母亡,恪遵母訓,一心一意追隨漢王,協助劉邦平定天下,建立西漢。

陳生:王太夫人您早已認定項羽暴虐無道,難成大事;劉邦宅心仁厚,大事可成。盼天下母親也能像王太夫人一樣,以這樣來教育子女│行正道、持正義。

王太夫人:俗話說:養子容易教子難。為人父母者,俱皆惟恐兒孫走入歧路;只要子女安份守己,行持正道,即使肝腦塗地,亦可告慰於九泉之下。謝謝賢德!吾先行離開。

陳生:謝謝太夫人慈悲!

聖母:中華民族幾千年來,有賢有德之母親何止幾千也。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5月16日

第二十一章 田稷之母‧輕財重德

聖示:世間有不少的父母,希望自己的兒女都能步入仕途,當官為吏;同時,也都盼望兒孫當官之後,做個清官,不做貪官,這是因為貪官污吏為歷代人民所痛恨。

正如百姓們所切齒痛罵的那樣,盜賊為害,不盡於人,流寇做亂,不盡於世;而人民受貪官污吏所盤剝之害,則難逃於天地之間;況且,賊可妨,盜可打,寇可捉,而貪官污吏正打著朝庭命官青天大老爺的招牌,明目張膽地搜刮民脂民膏,使百姓無可奈何,乃深受其害,苦不堪言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為人父母者該如何教育兒孫,才能讓兒孫步入仕途而為官清廉呢?

聖母:戰國時代,齊相田稷的母親,就是一位知書達禮、深明大義、教子廉潔的好媽媽。

田稷自幼受母親的教導,知書達禮,才華洋溢,仕途之中,平步青雲,很快地當上齊宣王的宰相。

陳生:田稷高尚的品格,自小培養廉潔的美德,是否保持一貫的清廉呢?

聖母:田稷做官數年,有朝回家省親,探望母親,回到家裡,田稷奉上許多的金銀財寶送給母親,以示孝敬。

陳生:當時的田母如何處理,是否起疑這些財物的來路不明?

聖母:當然起疑。眼前這麼多的財物,試問賢生是否會起疑?

陳生:一定懷疑。

聖母:田母問道:這麼多的財物,從何而得?田稷回答:是我的俸祿。田母掐指計算,問道:為相三年,就是不吃不喝,所得俸祿也沒有這麼多,還不從實道出,這些財物從何而得?

陳生:田母真的生氣了,但不知田稷該如何自圓其說?

聖母:田稷見母親臉色不悅,從實而言,這些財物乃是下級官吏行賄之金。田母怒嗔道:做官貪財,就是貪官污吏。我不希望你做貪官,做人不可不講信義,為人不可不講孝道,不義之財絕不可拿,快將這些財物送回京城。

陳生:田稷受到母親的指責與批評,如何自處?

聖母:田稷內心非常慚愧,深深的覺得有負慈母的教育以及養育之恩。於是,立即回京城,清退所有行賄之金,又連夜上書齊宣王,詳細陳述事情的原委,並請求判刑,以為做官和教民之警戒。

陳生:田稷聞過則喜的廉潔品格,是否可得齊宣王的寬恕?

聖母:齊宣王知道詳情之後,對於田母之教導兒子,深感讚譽│田母是一個賢德之人;並對田母不顧情面的教子廉潔奉公之美德,肅然起敬,於是寬恕了田稷之過。田母訓子退還賄賂之金銀財寶,為官要清廉,輕財重德,萬古流傳。

陳生:如果有一個人做了一件錯事,永不磨滅,那一定會痛苦過一生。

聖母:如果知道做錯事,趕緊悔改,而且儘速去彌補一切,這叫做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

聖母:家庭的貧富,不要以財物來衡量。顏回說:憂道不憂貧。家境貧困,夫妻同心,互相尊重勉勵,克苦耐勞,不出三年,勤儉儲蓄,亦可有小積蓄。精神方面,常存知足感恩,常行法施、無畏施,濟世救人,更是富有之人。

陳生:能施捨之人,能幫助人、救人,也是富有之人。

聖母:享受犧牲,犧牲享受,要社會和平,必須人人去除私慾,敬老尊賢,人人相親相愛,社會就會快樂;要了解人道做完全,天道自然圓滿。修道亦同,必先格物致知,誠意正心,而後身修、家齊、國治、天下平也。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5月23日

第二十二章 媳婦智慧‧婆婆持戒

聖示:貪小便宜是自古以來的陋習,有人不以為不善,更視為理所當然;諸生須知,這便是阻礙修行持戒之原因,不可不慎也。

南北朝時,有一名字叫樂羊子,娶妻賢德。有一天,樂羊子行走在路上,見地上有一塊金塊,於是拾取回家,便交給妻子;本意是想讓妻子高興一番,想不到妻子卻嚴詞駁說:我曾聽說,有志氣的人,不喝盜來的泉水;一個廉正的人,不吃賄賂或不清楚得來的東西。你怎麼可以撿別人遺失的金子,為了這些小錢而污損自己的品性。樂羊子聽了,很是慚愧,於是將撿來的金子送交縣衙處理,並聽從妻子的建議,到遠方拜師求學。

陳生:俗話說:勿因善小而不為,勿因惡小而為之。即是告訴世人│持戒不分大小事,隨時隨地要謹守。

聖母:然也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人生不如意事,十有八九,當在順境時,持戒或不持戒,並不是很困難;一旦遇困境時,諸如:家庭阻隢、親人生病危急之時,或者飢荒、戰亂之時,有人經不起考驗而破戒,有人亦因而發願持戒。是故,困境之時,對人們似乎很重要,常在一時之間。

聖母:話雖如此,且聽吾言,遇到困境,卻又有智慧巧妙的化險為夷,甚而未破戒的也有。

一對相依為命的婆媳,自感命途多舛,於是發願終身持齋茹素,修佛法以積福德。媳婦平日克盡孝道,雖無甘美之食物以奉養婆婆,但亦盡心盡力,使之衣食無缺。數十年如一日,種種孝行,傳聞鄰里,人人稱揚。

有一天,年老的婆婆病倒,雖經一段時日的治療,然因身體極度的衰弱,此時便有多事的鄰居七嘴八舌的說:阿婆!妳身體之難癒,主要是因為營養不良,抵抗力不足,只要吃些葷食,即可復原。這樣一來,老太太聽得幾無主見,心智大受動搖。

再過一段時日,老太太再次病倒,就在發著高燒之際,竟一直吵著要喝田螺湯,並表示著:若媳婦不從,便是大不孝。這時,媳婦進退兩難,若是順從,那數十年的修持,豈不毀於一旦。若是不順從,便要遭受鄰里之責罵不孝、忤逆婆婆。

就在此時,忽聞外面有的聲音,望向屋外,正見一個小孩手拿石頭在撞擊玩耍。媳婦見此情景,心生一計,走到外面撿得一堆小石頭放在鍋子裡,走到婆婆跟前洗得啦啦地響,一面告訴婆婆說:我剛才到街上,買了三斤的田螺,又大又肥;我現在就去煮,多加一些老薑,既可驅風寒,又有營養。終於以石頭煮薑湯治好了婆婆的病。

婆婆的病雖好了,媳婦卻常見婆婆偷偷地掉眼淚,天天在佛前懺悔,悔恨自己的沒有主見,被流言蜚語所影響,以致破戒。媳婦知情之後,立即跪在婆婆的面前說:婆婆放心!之前生病,妳一直吵著要吃田螺湯,媳婦知道並非出自妳的本意,媳婦乃以石頭煮薑湯,瞞騙過了你。事實上,妳並未開齋破戒。婆婆聽完後,感激得淚流滿面,抱著媳婦久久不放,感激不已。

陳生:好有智慧的媳婦!持戒要有智慧,不可執著。若是執著,會疑神疑鬼,被外境轉得團團轉,不得輕鬆;最重要的是,我們隨時要保持心裡的清靜與心志的堅定。

聖母:持戒是不能勉強的,完全要出自於自己的發心,一旦能持之以恆,久而久之,就會養成習慣,成為自然,就像故事中的媳婦也。

陳生:持戒的最佳寫作,即是:莫因善小而不為,莫因惡小而為之。

聖母:總之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

可。今夜停筆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5月30日

第二十三章 楊氏教子‧棄暗投明

聖示:教子成才,首先要教育子女明白事理,所謂:明事理,就是要教育子女│實事求是,明白真理,申張正義,懂得什麼是真善美,什麼是假惡醜,什麼是好,什麼是不好,什麼是該做,什麼是不該做。然而,具有判斷與衡量的人,始能明大義,懂事理。

如果只是從集團、家庭、個人的私利而辦事,即使一時得到成功,那也只是短暫的,能懂得這一標準的道理,才能教育子女行正道也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平心靜氣,才能處理圓滿事情;至於,境來不急不燥,則要端看日常如何下功夫?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,學生謹記在心。生命的可貴,不在它的長短;人生的生命,不在於它活得長短,而在於活得有意義、有價值;是以,生命的亮度、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是人生的現實不可或缺的。生命活水,猶如六祖惠能禪師‧法寶壇經所說:一燈能除千年暗,一智能滅萬年愚。

聖母:千年暗、萬年愚,雖長久遠,但難以大用,唯以心智放光明,才能彰顯人生生存的真實意義。

陳生:恩師慈悲!今夜,恩師要介紹的是哪一位賢德的母親在教子行正呢?

聖母:唐朝泗州縣長吏董昌齡,他的母親楊氏,知書達理,深明大義,為鄉人所尊敬,昌齡在母親的培育下,學識淵博。

為官期間,適遇吳元濟陰謀反唐,何去何從,不知所措,楊氏審慎思慮,教導董昌齡大唐自安史之亂以來,國家勢力日衰,藩鎮割據日趨嚴重,削藩勢在必行。唐憲宗自登基以來,奮志有為,此舉乃利益國家,理當支持。他節衣縮食以養將士,深得民心,可謂中興之主。今吳元濟擁兵叛變,分裂國家,此事不得民心,何去何從,你好自為之!董昌齡聽到母親之教誨,棄暗投明,但未能成功。

楊母見此情景,再次告誡董昌齡吳元濟分裂國家,天理難容。你不該因上次之事而有所顧慮,你也不必為我擔心,只要你所做的事對國家、對人民有益,我就是粉身碎骨,也感到高興。於是,董昌齡決心棄暗投明,乃歸順唐朝。

唐憲宗知道董昌齡歸順之消息,龍顏大喜,立即召見董昌齡進朝廷論功封賞;此時,董昌齡跪泣謝恩,說道:我的正義之舉,乃來自母親之教誨。唐憲宗乃稱讚楊氏。

陳生:楊母的深明節義,令人感動。

聖母:一粒種子,能播下不少的生命;一句良言,能賜益無數的人群;一顆愛心,能感化無盡的眾生。

願世人教導子女│啟發良知良能,辨別事理,以圓滿人生的旅程也。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!

聖母:今夜就此停筆。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6月20日

第二十四章 孔母教子‧因材施教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是儒家思想,而最具代表人物是儒家先師│孔夫子,夫子能成為聖賢之人,與他母親教子有方,是息息相關,孔母為子買樂器的故事,在中國婦幼乃是膾炙人口。

聖母:春秋末期,傑出的教育家、政治家及思想家│孔夫子,在孔母的教導之下,成為萬古流芳的聖人。

陳生:據學生所知,孔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幼教。

聖母:孔母認為,人如一棵樹,幼小的時候,容易調理扶直,教導得方,必成棟樑之材;如若小時候不知加以調整,待長成大樹,枝葉茂盛,再進行修剪,就非常不容易。

陳生:現在的父母,也非常重視幼教,子女紛紛送往坊間的才藝班。孩子們真的需要學習否?

聖母:因材施教,有利於啟蒙小孩子的潛能。譬如:孔母在孔子小時候,便買了許多的樂器,有時候自己親自為孩子吹彈,有時候請人為孩子演奏,有時候讓孩子自己玩弄,鄰里鄉人皆不解其意;孔母則對人們稱說:孩子現在還小,尚不懂事,但日久長大之後,孩子會喜歡這些東西的。

陳生:在學生指導孩子的過程之中,也曾發現諸如此種情景,學習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之外,也有安穩心情的作用。

聖母:的確。做人要講根基,做事要按規矩,若無規矩,不成方圓,禮樂有禮儀規矩,無章法難於演奏動聽的樂曲,讓孩子早一些懂得禮儀規矩,對孩子們日後成長也是很重要。

陳生:所以,孔夫子從小在母親的教育與引導之下,就會吹彈拉唱,學會各種樂器。

聖母:正是在這種百器合成的生活奏鳴曲中,孔丘懂得音和音之間存著節拍,符和符之間有著一定的規律,人與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,音律調節好,才能奏出悅耳的音樂,人際關係調整好,才能安守本份,克己復禮。

陳生:所以,夫子的處事方針,就逐漸形成以為核心。

聖母:以調整社會關係及人際關係為主體的儒家思想,孔夫子成為儒家創舉人,提倡綱常倫理,亦正是諸生在學修參道之路途中應該學習之方針。

陳生:孔夫子把君臣、父子、夫妻、兄弟及姐妹等等之公私、權利、名份等各種關係處理的有章有法,名正言順,實可謂人世間一大事。

聖母:孔母對孩子注重幼教,加以點化靈犀,讓孩子成為良才、賢人;現代的父母則可以從孔母教子之中,悟出一些教子成才的道理也。

陳生:但願今時之父母,真正能因材施教

聖母:然也。可。停筆。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6月27日

第二十五章 岳母教子‧精忠報國

聖示:怒髮衝冠,憑欄處,瀟瀟雨歇。

抬望眼,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

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雲和月。

莫等閒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

靖康恥,猶未雪;臣子恨,何時滅!

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,壯志飢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

待從頭,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。

陳生:這是宋朝岳飛的滿江紅,氣壯山河的呼喚,氣衝雲霄,聽著這千古絕唱,學生恍惚看見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將軍的高大形象。

提起岳飛將軍,在中國是婦幼皆知,家喻戶曉,也成為中華民族精忠報國的楷模;岳飛將軍之所以能萬古流芳,名垂青史,是因慈母刺字之教

聖母:然也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賢生聽了一曲氣壯山河的千古之歌,有何感想?

陳生:彷彿岳飛將軍就在眼前,抗金之隊伍不斷出現在眼前,聲勢浩大,兩軍對抗,學生只見岳飛將軍之氣勢宏偉,指揮著大軍。

聖母:回顧歷史,爾就可知現代的眾生是多麼的幸福也。

陳生:為何姚太夫人在岳飛將軍的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字?

聖母:岳飛出生在貧苦的農村,幼時沈默寡言,家貧力學,喜讀兵書,力氣過人,少年勤練技擊,力大無窮。後來,又隨鄉人王侗學騎射,無所不精,未到弱冠之年便能挽起三百多斤的弓弩,箭無虛發。

當金兵入侵而國家危亡之時,岳飛毅然從軍。當他正要離家之際,姚氏便喚孩子到祖先牌位前叩拜,再對孩子說:為娘自生下你至滿月,村里鬧洪水,咱母子二人靠著一只大甕而死裡逃生。如今,你已長大成人,能夠安守清貧,娘親非常高興;然而為娘擔心我死後,你一時糊塗,做出不仁不義、不忠不孝之事,豈不身敗名裂於一旦。所以,今天娘親要在祖宗之前,在你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字,讓你永遠記住。

陳生:當時的岳飛將軍,何以會答應母親的刺字;現今的孩子,是絕不可能成全母親所要求的刺字。

聖母:暫不提現代的孩子之所學,只論歷史上賢德母親教子之方,可以讓世人謹慎的教育孩子成材,而非要今人模仿。歷史的記載,提供給我們參考,可以擷取自己適合之處,加以應用。

岳飛明白慈母之心,仆通一聲,跪倒在地,請求母親趕快刺字。於是,姚氏拿出鋼針,便在岳飛的背上刺了起來。

陳生:刺在兒身,痛在娘心。

聖母:如果不痛,怎麼能記住慈母的教誨。姚氏含著熱淚,告訴岳飛,說:今天不是為娘心狠,我刺字教子,是要你刻骨銘心,永遠記住精忠報國,做個堅貞不屈的人。姚氏將字刺好,又塗上永不退色的醋墨。

陳生:從此,精忠報國就永遠流在岳飛將軍的身上,也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了。

聖母:正是。

陳生:岳飛將軍之一生,以精忠報國為志向與遠大的抱負,做為報答慈母教養之恩。

為了國家,岳飛將軍可以出生入死,血染黃沙,抗金雪恥;為了民族,岳飛將軍可以痛斥權奸,肝腦塗地;為了遵母教,岳飛將軍領著岳家軍,馳騁沙場,赤膽忠心,報效國家。

就因為岳飛將軍的精忠報國,力主抗金,才會得罪賣國求榮的奸賊秦檜秦檜因此以莫須有之罪名,陷害岳飛將軍;當岳飛將軍憤怒的撕開衣裳,露出慈母所刺精忠報國四個字,然後慷慨就義。

聖母:仰天長歌,岳母刺字,千古流芳,精忠報國,飲血胡人之肉,敵人喪膽,坐騎鐵馬舞金戈,壯懷激烈,雪國恥,重拾山河,救養天遙見母子雲月托。

陳生:歷史上的人物,足以當我們學習之處,實在太多太多。盼時下年青人,能多研究古代的歷史,吸取精華,做為待人處事之準則。

聖母:俗話說: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!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。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7月4日

第二十六章  緣定三生‧相夫教子

聖示:俗話說:父子是父債子還,無債不聚;夫妻是緣善、緣惡,無緣不聚。今世結為夫妻,乃是前世所結的因緣,緣定三生便是此意也。所以,為人夫者,丈夫對妻子要尊敬,要以誠相待;為人妻者,妻子對丈夫要將家務事料理好,要守貞操,不浪費金錢,要家庭更和好、更發展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提到緣定三生,學生倒想到一部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的紅樓夢,在紅樓夢中,賈寶玉之前世,本是大荒山‧無稽涯‧青埂峰下的一顆頑石,後來有感日月精華而變化成人形,經常走在西方的靈河岸上。

有一天,賈寶玉無意中發現靈河岸上之三生石畔上有一顆絳珠草,這棵絳珠草非常可愛美麗。於是起了憐愛之心,每天都用甘露來灌溉,這草受了灌溉之後,越發長得嬌娜可愛,不久,亦可化為人形,經常遨遊在離恨天外。

她自從受了灌溉之恩,心存感激而未能報答,於是在心中結著一段纏綿不盡的情意,心想自己受了人家的雨露之恩,無以償報;下凡為人,我必同走一遭,把我一生的淚水來還就是了。於是她投胎為林黛玉

因此,當賈寶玉第一次看見林黛玉,就有似曾相似的感覺,他說這個妹妹我看過的。

聖母:其實人之所以能結為夫妻,是有因緣的。

陳生:那萬一因緣不像賈寶玉林黛玉有這麼好的話,又該如何?

聖母:聽 吾道來,在這社會上,如果加以劃分,可分為七種類型的妻子。

第一是:心毒。心腸毒惡的,好像會殺人一般,對丈夫完全沒有尊敬的念頭,後來則是會跟別人私奔的妻子。

第二是:像盜賊一樣。不體恤丈夫辛勤的工作,只顧滿足自己的虛榮心,貪口福之慾,浪費金錢,甚至會偷丈夫的財物。

第三是:像主人一般。不整理家務,是一個好逸惡勞的妻子。

第四是:像母親那樣懷著無比的愛心。對待丈夫,照顧得無微不至,猶如慈祥的母親善待孩子般的愛護丈夫。

第五是:像妹妹般。誠心誠意,以敬愛之心,尊敬丈夫。

第六是:像朋友一般。每回看見丈夫,就好像看見多年不見的老友,相重逢是以這種歡欣的心情來接待,是一個既賢淑又寬容的妻子。

第七是:像佣人一般。服侍丈夫,尊敬丈夫,對丈夫所作所為都能夠忍辱,從不生氣,也不理怨,始終如一的付出。

陳生:恩師所言,社會上的七種類型的妻子,無論如何,絕不可像潑辣的惡妻。

聖母:話雖如此而言,在成為一個好妻子之時,除了先天之良緣,更有待後天培養個人之品格。

陳生:鸞門之善書,皆是告訴我們如何行善、如何行孝以及夫妻相處之道,乃是培養有道德的最佳書籍,盼有心人士能多傳閱。

聖母:然也。賢生是屬那一類型的妻子呢?

陳生:總之,學生絕不是潑辣型者。

聖母:夫妻相處,貴在同心協力,共同締造美滿的家庭。若是發生不愉快的事情,應該互相諒解、體諒;一個美滿的家庭,必需靠丈夫賺錢養家,靠妻子辛勤持家,甚至於相夫教子,才能使家庭快樂無比,倆者皆不可或缺也。可。 吾回!

陳生:謝恩師慈語!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7月11日

第二十七章  隨順姻緣‧樂天知命

聖示:昔時,有一個忠厚老實的乾道,娶了一位相當漂亮的妻子,在家庭裡,這位漂亮的妻子如同皇后般,倍受丈夫的寵愛著。可是,這位妻子並不因此而滿足,竟然喜歡上丈夫的朋友,只因為丈夫的朋友比丈夫還要風流英俊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世上的人沒有十全十美,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與短處;所以,一個坤道面臨自己選擇對象之時,又該如何?

聖母:必須謹慎,而且慎重。當坤道決定之時,就需從一而終,死心踏地跟隨丈夫一輩子,萬不可楊花水性、朝秦暮楚。

陳生:學生雖然沒有古時先賢的德性,但請恩師寬心,學生絕非楊花水性、朝秦暮楚之者。

聖母: 吾當然寬心,而且對爾深信不疑也。

陳生:叩謝恩師嘉勉!

聖母:話說有一天,這位丈夫出外做生意,做妻子的認為機會來了,於是找來媒婆商量說:我有個情人,我很喜歡他,想拋棄丈夫,嫁給情人,希望媒婆替我出個主意。說完,送給媒婆一包大紅包。

於是,媒婆說:妳安心的收拾一些細軟,放心的走;我去弄來一具女屍,放在妳床上,告訴妳的丈夫說,妳已經死了。不就好了嗎?

不久之後,媒婆真的找來了一具女屍,穿上那妻子的衣服,倒有幾分相像。丈夫回來,聽說妻子已死,竟深信不疑,伏在屍旁,傷心難過的哭了好些天。人死不能復生,不得已之下,只好將女屍給埋葬。

經過一段時日之後,這位離開後的妻子,馬上與情人結婚。可是日久生厭,她在腦海中又浮起往日丈夫對她百般寵愛的情景,於是又離開情人,回到丈夫身旁。

妻子說:我是你的妻子,我回來了。

丈夫說:我的妻子已經死了,妳是誰?為何來欺騙我!

妻子又說:我真的是你的妻子,先前告訴你是假的,你再仔細看清楚!

無論如何證實與哀求,這位丈夫始終相信自己的妻子已死,始終不相信回來想團聚的妻子。因此,她終於嚐到自食其果的下場。

陳生:以現代的社會而言,坤道自結婚以後,或許也會遇到條件更好的乾道,這時候會出現還君明珠淚雙垂,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心情;但是,愛情是很容易受迷惑的,新的迷惑如同萬馬奔騰、排山倒海而來,擋也擋不住。這又該怎麼辦?

聖母:首先,應當以相當的勇氣與魄力,拿出慧劍來斬情絲。世上沒有完全圓滿的事,智慧、財富、權力、幸福、學問,只要擁有一小部份,就應該心滿意足;因為上天是公平的,所謂:天不賜二物,所以,爾們應該珍惜上天所賜:隨順姻緣、樂天知命

在這個時候,不該棄家庭於不顧,那樣對丈夫與孩子是很大的傷害;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,是很自私,也是不道德的。傷害別人,就是造下惡因業,日後,必然會形成惡報。盼諸生慎之!慎之!

可。今夜就此停筆!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7月18日

第二十八章  圓滿坤德‧成就菩薩

聖示:自古至今,有很多坤道婦女,具備良好的坤德,不但任勞任怨,相夫教子,做個賢內助,而且她們都心存感恩的心;是以,修成菩薩。在此,奉勸現代的姑娘小姐、媳婦、婆婆們,也要學學這個坤德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道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所謂:婦德,以前封建時代,坤道綁小腳,足不出戶,都在家裡做家務事;不像現在的女孩家,到處亂跑。

如今時代不同了,要知道現在的萬仙菩薩、諸天仙佛,都倒裝降世為坤道之身。爾們修持有成,今世得道,就是菩薩;如果半途而廢,沒有做好婦德,汝們就會帶業而去,繼續輪迴。

陳生:那身為坤道的女人,是很苦的。

聖母:以坤道而言,三從四德七政;以乾道而言,三綱五常八寶。所以,乾道有八寶之身,坤道是五漏之體。

坤道之心思細膩,憂慮這個,擔憂那個,煩惱比較多,而且啐啐唸;是以,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。

如果爾們能將這本難唸的經唸完,而心一樣的清靜,爾們就是菩薩。只怕一邊唸難唸的經,一面怨天尤人,那就難成也。

簡而言之,做好家中的一切事情,照顧好家裡所有的人,這就是三從四德

陳生:為何身為坤道不該多言語?

聖母:俗話說:沉默是金,坤道能得事事緘默,不會惹事生非,其玉潔如冰心。俗話說:歹瓜多子,歹人多言語,亦即說,多子的瓜是不好的,不好的人是言語特別多。

所以,三從四德婦德、婦容、婦言、婦工要守好。如果一個女孩子在家中的個性很好,大家都稱讚。賢生身為坤道,妳認為應該學什麼?

陳生:坤道要像棉花一樣,做了棉被,蓋起來溫暖,做為棉襖,穿著也溫暖。

聖母:坤道要像棉花一般,棉花摸起來是不是很柔,個性的確要像這樣,不要太硬,也不要太強。而且,棉花紡紗就變成絲,韌性很強,不容易斷。坤道的心智,也一樣要像棉花一般,學習做棉花,給人穿著暖和,若是做成棉被,蓋著也暖和。

身為坤道者,其心要有志向,在家裡對待每一個人,多找他們的好處,這就是三從四德。甚且坤道持家,不貪、不爭,家庭和睦,自然能得和氣生財,此為家和萬事興

如果身為坤道者,比較小氣,好與人爭,又不明理,與丈夫吵、妯娌吵,還要婆媳過招;日積月累,脾氣暴躁,才有河東獅吼這句話。

夫妻本為一體,吵完之後,沒有誰對、誰錯,要共同為家庭付出,能做的好,也就是菩薩的候選人也。

陳生:興家興國之重任,坤德必須勤遵守。每一個偉大的人物之背後,都會有一位偉大的女性,諸如:周文王的母親太妊、孟子的母親,皆能流芳萬世。所以,自古以來,興家興國的責任,坤道皆是功不可沒。

聖母:然也。賢生認為身為媳婦者,又該學什麼?

陳生:像一般,但不是水性楊花

聖母:為什麼要像一般?

陳生:人生在世,處處可見,萬事萬物都是需要水來滋潤,水來洗滌,水能成方為圓,水性是非常溫柔的。

聖母:身為媳婦者,如果受了委屈、受了苦,要像水一樣承受起來,多多包容。因為身為媳婦者,必須以妳的來做基礎,要以為家庭著想,體貼著翁姑,將他們當成自己的生身父母親一樣的孝順,把妯娌當成姐妹,把大姑、小姑當成自己的姐妹,就像水一樣能撐起船來,一家就能和氣融融,這就是三從四德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!學生謹記於心。

聖母:汝再聽 吾道來,昔時,有一個家庭很和氣。有一天,媳婦去蒸了年糕,蒸好拿出來放在椅子;此時,正巧孩子在哭鬧,婆婆要媳婦進房間去哄孩子。正巧這個時候,公公回來,眼睛模糊地往椅子一坐下,正好被年糕黏了整個屁股。

此時,媳婦趕緊跑過來,跪在公公面前,說是自己的錯,不該將年糕放在椅子上。婆婆也趕緊過來,說是她的錯,不該要媳婦去哄孩子。公公聽了之後,說都不是你們的錯,是我眼花而坐上年糕,也趁著這個機會坐坐年糕的滋味如何也。

結果,三個人哈哈大笑;事過境遷,雲消霧散,家裡又是一團和氣。

陳生:本來是即將有事情的,三個人同時認錯,就可以化為沒事。

聖母:當時,如果媳婦說,這不關她的事;身為婆婆的也罵,做公公的又罵,這個家庭就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。

陳生:三人當下承認自己的不是,於是便開了天堂之門。

聖母:然也。坤道要把家庭照顧好,就是家庭的善星、貴星、福星,亦即三星拱照,如同三星臨門也。

陳生:但願,三星都能降臨在每一個同修的家裡。

聖母:坤德守好,三星必臨門也。

可。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7月25日

第二十九章  醜女闖宮‧勸諫齊王

聖示:婦女具備婦德,不但安份守己,持家以相夫教子;亦有深具智慧,勸諫良言,以輔佐國君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提起勸諫良言,學生曾聽過這麼一則醜女闖宮‧諫言封后的故事,學生深感這位醜女鍾離春俱足了智、仁、勇

聖母:既然是俱足了三達德,今夜,咱們師徒就以這則故事的來龍去脈做主題。

陳生:謝謝恩師慈悲!齊宣王當政的時候,齊國是個比較富強的國家。但齊宣王安於現狀,洋洋得意,特別是依靠孫臏打敗魏國之後,齊王更驕傲起來,經常不理朝政,成天飲酒作樂。一幫阿諛奉承之徒,得到信任,趾高氣揚,而一些忠臣武將,則遭到排斥。

有一天,齊王在專門供他遊樂的雪宮大擺宴席,一群宮女起舞助興。正當玩得高興的時候,侍從報告說:有一個長得很醜的女人,闖進宮門,口口聲聲說要見大王,並且言明要入後宮侍候大王!

聖母:爾看齊宣王會答應讓醜女進宮否?

陳生:會呀!但不知進宮後是否招來殺身之禍?

聖母:聽吾道來,齊王覺得掃興,但還是允許她進宮。一見其女,果真醜得出奇,寬前額,深眼窩,身體粗笨,背有點駝,頭髮黃亂,皮膚黝黑,舉止魯莽。在場的人看了之後,全笑得人仰馬翻。

陳生:啊!真的很醜嗎?

聖母:鍾離春年過四十,找過不少人家也沒嫁出去。聽聞齊王在宮中設宴,特來求見,希望留在後宮侍候齊王。

齊王雖覺得好笑,可是她那不卑不亢的模樣,又覺得奇怪,就問道:我宮中嬪妃很多很多,妳這麼醜,在鄉下都沒人要,卻想到國君身旁爭寵,難道妳有什麼過人本事嗎?

鍾離春微微一笑,說:我沒什麼出奇本領,只不過會做各種動作,且能準確的比喻國家政事!

齊王無奈說:妳說!如果說謊,立即殺頭。

鍾離春揚揚雙目,咬了咬牙,揮了揮手,拍著膝蓋,高聲大喊:危險啊!危險啊!於是,再問齊王:可懂得我的意思?

陳生:齊宣王怎會懂得這些動作是什麼意思?

聖母:所以,齊宣王只好命令鍾離春向前說明白。鍾離春向前幾步,不慌不忙開口言道:我揚揚雙目,是要提醒大王警惕:國家有烽火之亂。咬咬牙齒,是要大王忍疼:採納忠臣諫士的規勸與批評。揮揮手,是要大王把奉承阿諛、進讒的小人驅逐大王之身旁。拍著大腿,是要大王拆除專門玩樂的雪宮。

陳生:齊宣王聽了,豈不勃然大怒?

聖母:然也。鍾離春卻不慌不忙言道:大王請息怒!等我把話說完,再斬不遲。

西邊的秦國,採用商鞅變法,國富民強,不久之後,就要東出函谷關與六國作戰。然而,齊國卻不重用忠臣武將,邊境防禦鬆馳,難道不會面臨烽火之亂嗎?這是我舉目為大王看見的君有諍臣,不亡其國;父有諍子,不亡其家。

而今,大王沈湎酒色,不理朝政,忠諍之臣的話一概聽不進去,這難道不應該廣開言路,招納忠言嗎?這是我咬牙的緣故。

大王現在已被一群吹牛拍馬的小人所包圍,陽奉陰違,營私舞弊,這是要誤國的,難道不應該揮手驅逐嗎?

大王修建這豪華玩樂的雪宮,耗費大量財力、物力,弄得國庫空虛,民不聊生,這是十分危險的,難道不應該拆除嗎?

陳生:這麼說來,齊宣王治理國家,已面臨危如累卵之境,卻毫無察覺,還一味地玩樂,的確令人擔心。

聖母:齊宣王聽了鍾離春一席話,如夢初醒,深受感動,方知自己所犯的四大過失。

陳生:鍾離春冒險闖宮,是為了什麼事?

聖母:乃為進諫良言,齊宣王終於採納鍾離春之諫言,招賢下士,加強國防。齊國不久之後,便出現國泰民安的繁榮。

陳生:醜女鍾離春闖宮,便成了千古美談。

聖母:哈!希望諸位坤道賢生也能俱足智仁勇之美德也。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8月1日

第三十章  宋朝高后‧女中堯舜

聖示:宋英宗之皇后│高氏賢德兼備,宋代有名的文人政治家司馬光,稱讚她為女中堯舜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在歷史上,宋代的國力最為衰落,在歷史學家們的眼中,在位僅四年的英宗皇帝,頗受好評。

聖母:宋英宗之所以如此讓史書所推崇,其謙和的性情、嚴謹的生活和寬闊的胸襟是重要的原因;但不可諱言的是,一個成功的男人,其背後必有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,英宗皇帝背後的這位平凡而偉大的賢慧女子,就是他的皇后│高氏

陳生:學生明白,高皇后與宋英宗的生活一樣地嚴謹,性情溫柔賢淑,待人謙恭仁厚。執政期間,勤儉廉政,勵精圖治,這段期間政治比較清明,經濟也十分繁榮。因此,高皇后受到朝野人氏的推崇與尊敬。

聖母:既然明白,爾談一談高皇后的賢德事蹟。

陳生:恩師慈悲!學生可以簡單的敘述嗎?

聖母:可。

陳生:謝謝恩師!

一‧宋英宗皇帝曾想提拔高皇后的弟弟高士林,但是高皇后堅決的推辭。

二‧高皇后成為太后之後,宋神宗好幾次都要為高皇后的娘家建築一座豪華的府邸,也一概被拒絕。

三‧主持朝政之期間,處事果斷,毫不拖泥帶水,深受朝中大臣的敬佩。

四‧公正無私之立儲君的態度。

聖母:簡而言之,中國傳統固有的婦德,高皇后表現的可圈可點。賢生是否處事也能公正無私而一心為道呢?

陳生:學生還在學習之中,恭請恩師教誨!

聖母:可也。

陳生:謝謝恩師成全!高皇后在任用人才與朝政上的表現如何?恭請恩師開示!

聖母:大都是朝中頗負盛名的元老大臣,諸如:蘇軾、司馬光、歐陽修、韓琦,富弼等。

陳生: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耶!

聖母:然也。

陳生:歷代以來,外戚專權之事甚為嚴重,但不知高皇后如何處理呢?

聖母:列舉高皇后之處理例子,如下:

一‧有一年的元宵節,宮中舉行燈會,高皇后之母親想到皇宮參觀燈會,高皇后急忙阻止。

二‧兩個姪子在朝中任職,按規定可以升為觀察使,高皇后一再阻止,直到宋神宗再三堅持,高皇后才讓他們晉升一級。

三‧不僅如此,高皇后對於自己要求更嚴格,只要有人送她財物,她則原封不動地退回或繳入國庫,分文不取也。

陳生:照理說,高皇后當時的地位,足以獨攬政權,享受高高在上的榮耀;但是,她的家人也未因為她是皇后的緣故,而享受榮華富貴。反而,處處受到壓抑,當她不得不出面處理朝政之時,又謹遵祖宗的制度。

聖母:這就是高皇后之一生公而忘私,掌大權而不專權。難怪乎!司馬光要稱讚她為女中堯舜

許多人喜歡權力,尤其手握大權的暢快感覺,權力也是某種地位身份的表徵,有了權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;但是許多人往往只享受權力的快樂,卻忽略享有權力的職責。

陳生:就學生在一個班級而言,班長握有管理全班同學的權力,同時也肩負著為全班同學服務的責任;如果班長做得不好,或假藉班長的權力去欺侮同學,老師與同學就可以取消班長的資格與身份,是否?

聖母:是的。盼望在學的學生謹記在心,擁有一份的權力,就必須有一份的職責也。

陳生:學生明白了。謝謝恩師慈語!

聖母: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8月8日

第三十一章  鄭母教子‧賢明清廉

聖示:今夜,以寡母教子為題材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恩師慈悲!今夜著書,以寡母教子為題材。學生聆聽恩師慈語!

聖母:隋朝鄭誠討伐慰遲回,英勇作戰,死於沙場。其妻崔氏,生下一子,名:善果,二十歲便守寡。

陳生:啊!雙十年華,青春歲月,不但守寡,還帶一名幼子;遠在古代的社會裡,是該如何的生存呢?

聖母:當時,崔父也想讓女兒改嫁,然而崔氏卻抱著幼子,對其父言:婦女沒有再見第二個男子的道理,正君雖然已死,幸留一子,拋棄幼子是不慈,背叛死者是無禮。寧願割去耳朵,剪了頭髮,來表明心志。違背禮制是無禮,更喪失慈愛,不敢聽命!

陳生:古時候的婦女,總是充分發揮了中國傳統的固有美德│婦德

聖母:鄭母之性情,賢慧開明,且有節操,博覽文獻史書,通曉治理方法。

善果處理事情,母親總是坐胡床上,在屏障的後邊觀察孩子,聽到孩子分析判斷合乎情理,回到房裡,相對就有說有笑。

如果處事不恰當或者亂發怒,母親回到房裡,就悶在被子裡哭泣,整天不吃飯;善果跪伏在床前,不敢起身。

母親這才起身,對孩子說:我不是在生你的氣,只是為你家感到慚愧。像你父親是個忠誠勤懇的人,做官清廉,克盡職守,從沒有為自己考慮過,以身殉國,繼之以死。我也期望你不要辜負你父親的這種心,你年幼就成了孤兒,而我不過是寡母罷了,有慈愛,但沒有威嚴,致使你不懂得禮制訓導,怎麼能夠繼承忠誠的事業?

你童年就承襲祖德的餘蔭,位置高到伯爵,這難道是你所掙來的嗎?怎麼不想想看呢?凡事就亂加責怪或發怒,對內而言,只是毀壞你家的門風或者失去官爵,對外而言,則是損害了天子的法度。因此,犯下罪惡,我死之日,要以何面目見你地下之先人呢?

陳生:要能夠當兒女的好老師,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品德與氣質,如同善果的母親,賢慧開明,且有節操,博覽史書,通曉諸事之治理方法;所以,她能分辨是非,注重禮節,孜孜不倦於教育兒子的品德,一心為公,報效國家,而不是為了自己養兒防老,衣食不怕有靠,唯有遠大的志向,才有崇高的功業。

聖母:要能夠當兒女的好老師,還要以身作則,身教重於言教,善果的俸祿已足以使用,甚至可以過得更好。鄭母仍然時常紡紗織布到深夜,她認定每個人都必須做好自己的份內事情也。

陳生:由故事內容的啟示,學生認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,還是不可忽視的。寡母幼子,生活不易,但不知鄭母又該如何調適呢?

聖母:鄭母的生活,十分節儉,不施脂粉,不奢華而浪費錢財。如果有別人贈送禮物,一概不准拿回家裡,對善果辦公的嚴格約束,不讓孩子享用公費。

陳生:有這麼嚴格的母親,監督與約束兒女,即使想步入邪惡,也無法得逞。

聖母:可惜的是,善果在母親去逝之後,沒有了母親的管教,便逐漸驕恣,清廉公正則不如前也。惜乎!惜乎!

陳生:如此而言,即使過去清廉公正的好官,若是受到環境的影響,未堅持自己的操守,意志動搖,也是枉然的。

聖母:除了母親之管教,也必須自我約束也。

可。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8月15日

第三十二章  清朝董妃‧慎言篤行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觀汝今夜情緒高昂,喜從何來?

陳生:學生是見到殿堂諸位仙佛都眉開眼笑,因此,也感染到一股喜悅,所以喜從心中來。

聖母:哈!哈!哈!說得好!

陳生:學生有一則故事想與有緣人分享?

聖母:可。

陳生:清朝順治皇帝的妃子董鄂妃,擁有母儀的風範,溫柔和順。侍奉丈夫,細心無比,丈夫外出回來,必定先行去探視,噓寒問暖;夜間天候不好時,她便起身巡視宮室,深怕丈夫著涼受凍。

一日,正當順治皇帝用餐之時,董妃如往常一般在旁侍候,皇帝突然轉頭示意董妃一起坐下來用御膳,董妃連忙欠身施禮:皇帝對妻這麼好,為妻真是深感榮幸,但與其和妻一起用餐,還不如和眾位大臣一起用餐來的好,相信他們會更增效忠之心。順治皇帝深覺有理,日後便經常與大臣們進餐。

深夜裡,皇帝批閱奏章,她都會在一旁陪伴,但從不過問朝政;如果有被判死刑的案子,她會提醒皇帝注意,以免誤傷人命。有時丈夫偷懶或大意,她便勸導皇帝守成不易,萬萬不可有所疏漏缺失。假若有大臣得罪皇帝的地方,她會秉公為大臣們求情。

董妃的乖巧和善良仁慈,深得婆婆的歡心與恩寵,但她不因此恃寵而驕,反而勤儉有守,身上從不穿金戴銀,所以下人受她的影響,也不敢太奢侈。

聖母:中國的政治思想,其層次是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所以,要治理國家,先得齊家,連家都治不好,哪兒能治理國家?

而治家的道理與治國是相通的,治家的根本在行孝悌,使家中每一個人都能孝順父母,尊敬長輩,友愛兄弟,推而廣之,可以移孝作忠、敬愛長上,就不致於犯上作亂。常言道:忠臣出於孝子,就是這個道理。

今天民主時代,任何人都可以出來行政,但是行政之前,是不是先考量自己有沒有把家庭治好也。

陳生:董妃處處都小心,以避免犯錯。

聖母:謹慎小心。所謂:謹慎小心,在外表現,是謹言慎行,內在的涵養,是自我節制、自我約束

一個懂得自我節制、自我約束的人,不會一時興起而說一些做不到的事或說不該說的話,也不會一時衝動而做出不該做的事。

是克制自己的功夫,能克制的人,不會逞一時之快,不會奢侈浪費,不會放縱自己的情欲,講話不會吹噓,當然也不會做出後悔之事也。

陳生:董妃的仁德,值得我們學習。

聖母:簡而言之,講求的是人與人相處之道,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誠懇、是忠實、是寬容和體諒

一個能夠自我要求,誠懇待人,忠實做事,對別人也能夠處處為對方著想,那麼喜歡與尊敬就會永遠屬於你。

陳生:在舊式的社會,女性的才華總是被埋沒的,無法充分的發揮。然而,常言道:一個成功的男人,背後一定有一個能幹的女人。如果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,發揮在背後的支持、規戒或輔助之上,那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,甚至於有相得益彰的效果。

董妃的故事,讓學生明白,美色並不可靠,但美好的品德才智,卻有如不凋的松柏一樣,令人景仰懷念。

聖母:然也。先問耕耘,再問收穫。凡事但求自己盡心竭力,如此也能走上人生的坦途也。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8月22日

第三十三章  陳朝柳后‧仁厚謙謹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恩師慈悲!今日學生聽了一則小故事,自古以來,總是有許多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之婦女,受到後世之敬仰和歌頌。

聖母:在一種萬般艱辛的環境中,可以培養堅忍的稟性和卓越的才能,也是值得稱揚,諸如:陳朝柳皇后,她以自己的智慧和品格,不但堅持在風雨飄搖的陳朝,且在動盪的年月裡,堅忍的處理國家大事,又要輔助不肖的兒子陳後主,煞費苦心,實在不容易。

陳生:柳皇后一生很不幸,九歲喪父,飽受人世的艱辛,她雖嫁了陳朝皇帝,而陳朝皇帝卻是個毫無魄力的庸君,令人很失望;更令人失望和傷心的是,生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。

聖母:如此一來,可以培養出堅定不移的個性,她九歲喪父,卻能像個成年的女孩,把家務事情的每一件都處理得井井有條。做了皇太后,當她面臨國家內憂外患的時候,她認真處理國喪,誅殺叛將,主管邊境防務及公務,每一件事都處理的非常圓融、非常圓滿。這樣的婦女受到後世的敬仰和歌頌,是理所當然的。

陳生:柳皇后的高尚人品,值得我們學習。

聖母:然也。俗話說:女人善嫉,女人狠毒。柳皇后卻不是如此一般,她對待丈夫的前妻,非常尊重,不以自己的身分顯赫和出身門第的高貴,而對丈夫的前妻作威作福,沒有吃醋,沒有紛爭,更沒有下毒手,而是待若上賓。

陳生:這在中國古代是很少見的,尤其她是皇后,且具有主掌生殺大權的人;不但沒有像漢代的呂后坑殺戚夫人一樣,更也沒有像晉代的惠賢皇后那樣迫害惠帝的前妻,這豈不是需要很寬廣的胸懷?

聖母:然也。賢生切記!萬不可當個利慾薰心的女人,而是以家為安定的女性。

陳生:謹遵恩師慈語!現代的人這麼說過:男人膽大,女人心細;處理起事來都是好手,競爭起來打個平手。恩師是否贊成這樣的論點呢?

聖母:政治管理,千頭萬緒,確實需要踏實、勤懇和負責。然而,女人往往天生就是具有細心的一面,常常可以在繽紛複雜的事務中鎮定自若也。

陳生:現代的婦女解放運動發展,越來越開放。

聖母:事實上,婦女需要學習的角色、時間和場所,都是有限的。父母膝下的女兒,夫君眼中的妻子,這些都是天性自然流露的。在更多的社會生活中,女性學習勤勞思考,不需時時意識自己的性別,女人不必刻意去尋找女人味,自然流露的天性,自自然然的女人│溫柔、善良、健康。這些自然流露的天性,就是健康的女性也。

陳生:學生謹記恩師慈語!乖乖地做個勤勞樸實、吃苦耐勞、尊老愛幼的健康女性。

聖母:勉勵賢生持恆有成。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8月29日

第三十四章  大義滅親‧以肅軍紀

聖示:自古以來,中國一般小老百姓的願望都非常單純,能填飽肚子,有幾件衣服穿,守著家,守著妻子、孩子,平平安安過上一輩子,也就心滿意足了。而且,歷代的皇帝與官僚,只要能使百姓不饑不寒,平平安安過日子,也就算是聖明天子、忠臣賢臣,世世代代受到百姓們反覆歌頌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要維護社會的穩定和進一步的發展,首先就是必須讓百姓安居樂業,只要平民百姓的生活穩定了,社會才能真正穩定,也才能談得上進一步的發展。

歷史的經驗,值得警惕。隨時隨地都要想到大多數的平民群眾,百姓安定,國家才能穩定;百姓富裕,國家才能富裕。任何擾民、病民、損害廣大平民百姓利益的做法,其實質就是破壞穩定、製造動亂。

聖母:一個家總是男女各占一半,女兒順從父母,媳婦孝敬公婆,妻子幫助丈夫,母親、長輩、兒子、女兒、嬸嬸、嫂嫂、姐姐、妹妹各盡其分,人人都是這樣,則家庭和睦,家庭都如此,家庭就得到了治理。

陳生:今日我們在家加強親子關係時,也應該注意到精神文化的建設,一個家庭的生活是否健全、健康、幸福,當然絕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,金錢僅僅是保障家庭健全健康、家庭生活幸福的一部分,而道德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終極目標。

聖母:只有在一個具有高度道德水準的家庭中,家庭成員才能充分的享受愛和歡樂及享受物質的種種方便和舒適。

陳生:口才好、能言善辯的人,似乎比較容易得到眾人的歡心。

聖母:現實生活中,不難發現,常常是會吹捧的人倍受青睞,平步青雲;而不擅言詞或直言直語的人,似乎不受歡迎。因為喜歡聽好話,是人們的普遍心理,但卻忘了往往不真實,嚴重一點就成了假話、大話;所以,不能僅以言詞來判斷或取捨一個人。

陳生:俗話說: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生兒打地洞。此話雖然有點絕對,卻也道出了一個事實,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就可以培育出什麼樣的人。

聖母:賢生聽 吾道來,昔時,後周大舉進攻南唐,壽春城危在旦夕,劉仁贍奉命守城,沒想到自己的愛子於此時企圖過河叛逃降敵;如何處置他,可以說關係到軍心的穩定與否,亦關係到壽春城的存亡。

劉仁贍夫婦,深明大義,大義滅親,以肅軍紀。此時,當劉夫人得知自己的兒子因違反軍紀,必須斬首,卻沒有無理取鬧或纏著丈夫放人,也沒有四處活動以想法子,更沒有仗著自己的身份來包庇或縱容孩子,並且拒絕主動上門為兒子講情的人,說:軍法不可私,名節不可虧,乃堅決的支持丈夫的做法。

陳生:斬子以肅軍紀,令人肅然起敬,特別是劉夫人的作法,更讓人感動。相信劉夫人不是太無情,不愛自己的孩子,天下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孩子,劉夫人對孩子的愛,是一種更深、更偉大的母愛。

聖母:故事至此,畫下一個圓滿的句號。時常為孩子出頭的某些母親或夫人們,對照劉夫人的秉公處理,是否該檢討呢?

陳生:但願為人婦、為人母的坤道,能時時警惕自己。

聖母:然也。可。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9月5日

第三十五章  修道修心‧首重德行

聖示:修道,首先要做好的德行本份,乃是:謙讓、虔誠、虛心、敦厚、力行、孝順、尊師、勤勞,自己本份做好了,才有能力去幫助他人。時時存好心,說好話,做好事,行出來便是

修道點點滴滴的功夫,就是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,養成講好話的習慣,才不會一時改不過來。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!

聖母:賢生免禮!

陳生:修道是修什麼?

聖母:簡而言之,當爾們在閱讀善書或有益身心之書籍,一句一字能使爾等改變身、心、靈的,即是

藉由日常生活中的人、事、物之外境的衝擊,造成種種如波浪般不平衡的心態,宜盡量反思,讓它趨於平靜,俗語說: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,就是提醒世人不要疏忽小的地方,能夠體悟,能夠實踐,就是

陳生:修者,改也。修改、修改,隨時隨地轉念頭,因為念頭不好,腳步就會隨之不好。

聖母:然也。不好要改過,就是修改,脾氣毛病不改,怎麼稱為修道人

諸生今時已經走在修道路之上,自身之修道條件也有了,千萬記住:自己需要改的缺點,儘速改善。坤道賢生不要過度追求現代時髦,樸素過一生,平安就是福。求平安、求樸素、端莊大方,就是坤道成為模範的指標。

陳生:行善還得懂得捨得」〈捨時髦,能捨才能有所得。

聖母:此外,還要修內功,涵養自己,每個人都負有一個使命而來,無論是什麼身分、什麼角色,都有應盡的責任與義務。

陳生:何謂內功

聖母:就是要培德,把在家的角色扮好,做父親要盡父親養家的責任,做母親要盡母親相夫教子的責任,做子女要盡孝順父母的責任。

陳生:人與人相處之道,應對進退,要有禮貌,對人恭恭敬敬、和和藹藹、快快樂樂,自然而然,人道就好;人道圓滿,天道可成。

做人的道理,就這麼簡單,生活要活潑玲瓏,不能太過於拘泥,也不能太隨便;而且,活潑當中,也不能流為放肆。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!呂雉是漢朝的開國皇后,她的丈夫劉邦是中國第一個平民皇帝。驕生慣養的呂雉,跟隨丈夫一起出生入死,患難與共。原本是令人相當感佩的,但是當苦盡甘來的時候,貴為皇后的呂雉,為了鞏固兒子及自己的權勢,竟泯滅人性的殺害對她具有威脅性的人,甚至將戚夫人弄成人彘,以致遭受後代子孫的唾罵不已。

聖母:關於呂雉,世人皆認為她是個心狠手辣且沒有人性的人吧!汝是否曾仔細想想?究竟是什麼原因,為什麼呂雉會從一個善良溫柔的人變成心狠手辣的人?

陳生:恭請恩師慈悲開示!

聖母:呂雉太過於追求名利,在遭遇許多苦難及面臨丈夫的變心之後,她把名利權勢當作是唯一的保障;因此,變得像隻受傷的猛獸一般,張牙舞爪的攻擊他人,使得她的所做所為,總是那麼不可理喻、那麼的殘忍無情。

陳生:一個人能夠知足常樂,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呂雉能夠安安分分的盡皇后之責,就可以免去許多紛爭與災難,而她的兒子也不至於落得那樣悲慘的下場。

聖母: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呂雉可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,執政期間,有不少可圈可點的表現。因此,在指責她殘忍行為之際,客觀的論點上,也不能抹煞呂雉在政治上的成就與貢獻。

陳生:過度的貪心與私欲,真的會讓人失去理智,也會讓人付出慘重的代價,更會造下因果重業,不可不慎。

聖母:然也。奉勸坤道婦女,,能安分守成,相夫教子,不恃寵而驕;雖有些私欲,也能長保安康也。可。  吾回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天上聖母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9月12日

第三十六章  培育婦道‧謹守四德

聖示:人生的過程中,諸生是否也是汲汲營營而隨波逐流呢?何妨停下腳步,抬起頭來,看一下方向,並且仔細思索清楚,這是否是你所需要的人生呢?

今夜,著作育婦德一書,將畫下一個休止符。盼諸生再聽吾詳細的說明四德,以利遵從也。分別敘述如下:

?純婦德:教導坤道婦女的德性,必須│清心寡慾,雜念盡除,心生智慧,明白是非。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

?謹婦言:教導坤道婦女的說話,必須│小心謹慎。該說的話,不要隨便說;不該說的話,也不可搶著說;凡是說話之際,不可信口胡說。俗言道: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,有益口出,無益不言,和顏悅色,微笑待人,如此而行,此人則是賢婦。

?正婦容:教導坤道婦女的端莊,不論行住坐臥,開口說話或舉止行為,總是要端正;穩重為本,夫婦和好,樂而不淫,各守倫常。若是身懷有孕,要有教子之法。凡為婦女,總要遵規守矩,端正人品。

?精婦工:教導坤道婦女的技藝,必須│各種細活都要學習,操持家事,勤儉為本。

陳生:學生恭接恩師聖駕五叩首!再謝天恩師德三跪九叩首!

一年來,恩師天上人間來回奔波,不辭辛勞,期期飛鸞教化,無論是故事、是對談、是道理,期盼有緣人能擷取適合自身的學習之處,加以改善,才不會辜負仙佛的苦心教化。

聖母:賢生免禮!盼望本書完成之後,能使有緣人閱讀而有所受益,將隨時歸零,就會發現人生有許多驚奇,世界也變大;時刻用感恩的心,縮小自己,成全他人;學習古聖先賢之美德,而落實於日常生活中。換言之,就是改善自己,美化周遭,世界則將更美好。

陳生:謝謝恩師慈語!

聖母: 吾再贈一則人生哲學於諸生:做人原則,要有誠懇的心;待人處事,要有謹慎的心。

無論生活是富貴或貧窮,都要明白因果的道理,凡事安守本份。若內心起貪慾,未經允許而將別人東西占為己有,不管是搶多或偷少,點滴都在因果之中,所以,千萬莫因惡小而為之」,以免自食惡果。

陳生:有一則小故事,深深感動學生。今夜,學生希望與有緣人分享:美國有一家知名外科醫院,一位老牌醫生為一位病人做腹部的外科開刀手術,一個新進的小護士負責手術過程的器具;開刀完成而要縫合傷口之際,小護士竟然堅持要醫生不可縫合傷口,所有的護士都大吃一驚。因為醫生相當資深,經驗也相當豐富,怎麼可能會有錯呢?小護士竟然當眾給醫生難堪!

原來,小護士依步驟檢查手術所有的設備與材料,告訴醫生:我準備了十二塊紗布,現在使用十一塊紗布,少了一塊紗布,必須再找出一塊紗布?

不料,醫生慢慢地說:縫合傷口吧!我會負起全責的。

不!不行就是不行!小護士仍然堅持。

這時,醫生抬起頭,慢慢露出被他藏起來的第十二塊紗布,笑著說:無論妳到哪裡,都會成功的。

聖母:做事的原則要:認真用心,做對的事要:堅持到底」,做錯的事要:力求改進,這正是多數人所欠缺的美德。

雖然時代進步,但是年輕人缺乏歷練,沒有耐性,喜歡得來速;做事馬馬虎虎,拖拖拉拉,不肯認真,得過且過,這值得世人省思也。

盼諸生在人生奮鬥的過程中,都有輝煌寶貴的收穫。可。 停筆!

陳生: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 

 

何仙姑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9月19日

    

    在中國歷史的記載中,男子多半是主角,女子只是配角,不但男主外,女主內,而且女子必須要溫婉柔順,做個賢妻良母,這是因為中國人的重男輕女。因此,自古以來,不知有多少才華洋溢的女子,被剝奪求知的機會與表現。

育婦德一書,介紹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后妃、賢妻良母,她們大都是才貌雙全、才藝兼具,她們的故事,都有值得學習的才能,也有值得效法的德性,亦或有引以為誡的地方。藉由對談與討論的方式,敘述重點,期望有緣者能得研閱,深入體會。

總之,在閱讀本書之時,希望諸生能體悟一點,不論時代如何的改變,是非公理」「道德操守都是不變的。它也正是諸位處事的最高原則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何仙姑  跋於懿敕寶德大道院

天運丁亥年八月初九日

許飛瓊仙姑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年9月19日

    

每一個人,都是一個有道的人,這個社會就會成為有道的社會,自然就會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天下和平,就不會有戰爭,就不會人心惶惶。所以,不要讓人心惶惶,就先要好好的把你自己的心給矯正,正心之後,好好修身,做家人的模範,家庭自然和樂融融。

做人的原則:平常之時,溫文儒雅,謙恭有禮。遇事之時,理直氣要和,得理也要饒人,心量要大,福報才會大。

做事的準則:觀念方面,稟持之心,腳踏實地的工作,盡忠職守。待人方面,則以的態度,寬以待人,嚴以律己。

如此一來,內心將充滿光明、無畏、無疑、感恩、惜福,時時安住在寧靜祥和之中,成為最幸福、最快樂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許飛瓊仙姑  跋於懿敕寶德大道院

天運丁亥年八月初九日

育婦德│完書玉旨

 

本道院院尊關  登台        96年9月26

聖示:今夜恭接完書玉旨,命本道院福神十里外接駕,命本道院城隍五里外接駕,其餘神人排班候駕。諸生不可失儀!

欽差大臣太白金星  降

偈曰:婦女三從四德全。綱常倫理記心田。

      天道人倫皆圓滿。賢名傳世德流芳。

聖示:玉詔宣讀。神人俯伏。

    

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  詔曰:

朕居凌霄,位居尊而鑒卑,無時不以蒼生是念。今查爾南贍部洲懿敕寶德大道院,奉旨著作育婦德,期期著作寶篇,以為普化世人。如今業已完書,即將普傳娑婆世界,壽世牖民,引導人人省思修身、齊家之理;進而廣為流傳,代天宣化,再興婦德綱常於天下。

際值完書之際,合該頒賜功果,以慰效勞之誠。

凡護持本書全勤者,准賜三道功為勉。

凡參加未達全勤而過半者,准賜一道功為勉。

凡有功神祇,准賜各晉升三品。

凡隨緣助印本書達百本以上者,其功德可准予化冤釋結。

凡本書自修者,其功德可增進修道之道果。

凡流通傳閱者,其功德可蔭子女之學業上進。

凡以本書立志修身、齊家者,其功德可蔭家庭和諧,以期家和萬事興

凡以本書切磋琢磨者,准予開顯智慧。

凡以本書當成教材而實行法佈施者,其功德可蔭子女賢達,增添智慧,學業上進。

希世人以身作則,實踐力行,修身養性,然後始能齊家,切勿失去造功德之良機也。

欽哉勿忽。叩首謝恩。

天運丁亥年八月十六日

胎教的重要概念│取材於網路資訊

根據古籍的記載,大約在西元前十六世紀中國人便已施行胎教。在沒有科學的證實之下,古代中國人相信胎兒具有學習能力,母親在懷孕期間的行為、舉止和言談均會影響胎兒,所以他們對孕婦的起居和行為有ㄧ定的要求,希望藉由母親行為的規範來教育胎兒。例如:周文王之母太任,《烈女傳‧周氏三母》記載她懷孕期間「目不視惡色,耳不聽淫聲,口不出敖言,能胎教,洩於豕牢而生文王。文王生而聖明,太任教之,以一識百。君子為太任能以胎教。」

除了孕婦行為舉止的約束外,生活在孕婦周遭的人和孕婦接觸時,也要恪守相關約束。例如:在孕婦面前舉止要合乎禮,和孕婦言談時遣詞用字避免粗俗。除了人的因素外,環境也是一個教育胎兒的重要因子。王室裡替懷了孕的后妃另闢「簍室」,讓她們能在安靜、佈置優雅的空間裡待產,目及之處都是賞心悅目的物品,還有樂師為她們奏樂。此外,她們也閱讀典籍頤養性情,並增加自己的知識。

胎教不只是王室裡的專利,士的階級也有施行胎教的記載;例如:孟子的母親懷孕時也做到了「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」〈韓詩外傳〉,之後胎教更普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。

唐朝名醫孫思邈提出了「外象內感」的概念,他認為胎兒在腹中可以感受到外在的事物,並會顯示出反應,所以孕婦應當避免一些不宜的行為及生活態度,而且要給胎兒足夠的、正面的刺激。

元朝的醫生朱震亨也指出「兒之在胎,與母同體。得熱則俱熱,得寒則俱寒,病則俱病,安則俱安。」〈格致余論‧慈幼論〉。他認為母親應當注意飲食及生活作息,因為他和胎兒是一體的,母親身體和心理的感覺及反應胎兒也同樣會感受到,朱震亨對胎兒和母親間密切關聯的解釋,已和現代醫學非常的接近。

事實上,胎教有一部份是迷信,如在孕婦房內拿剪刀會生兔唇的寶寶。但是ㄧ些教育胎兒而對母親提出的要求及相關的措施,從今日科學及醫學的角度來看,卻有其學理的依據;例如:母親病懨懨的,胎兒的動作就沒那麼多;母親快樂,胎兒也心跳加快。

  杞梁‧華舟的盡忠報國 

 

齊莊公決定討伐【莒國】,為了鼓舞士氣,設立【五乘勇士】的榮譽職位,以獎勵武士,惟獨沒有給武士:杞梁、華舟。

兄弟倆感到羞恥和難過,回家後不想吃飯;他們的母親問明原因後,說:「你們活著的時候,若不盡忠,死後也不會有好名聲,即使是一般人,也敢譏笑你們;你們活著的時候,若是盡忠,死後也會有好聲譽,即使是那些【五乘勇士】的人,也不得不尊敬你們。」

兩人聽了母親的勸勉,馬上吃完飯就走了。

杞梁、華舟同乘一輛兵車,護衛齊莊公前行,到了莒國。莒國軍隊迎戰,杞梁、華舟下車奮勇博殺,俘虜了披甲的武士三百人。

齊莊公勸阻他們說:「你們停下來吧!我要和你們共同享有齊國。」

杞梁、華舟說:「您設立【五乘勇士】,卻不給我們兩個人,這是輕視我們的勇氣;面對敵人,遇上危險,您又用利益阻止我們,這是污辱我們的人格。深入敵陣,多殺敵人,是我們應該做的事,至於齊國的利益,不是我們想知道的。」

於是,二人繼續前進,衝破敵人的戰陣,三軍不敢抵擋。他們一直攻到莒國的城牆之前,莒國人用炭火鋪在地上,阻止他們前進。二人站了一會兒,不能進去。武士:隰侯重說:「我聽說古代的勇士,冒險犯難,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們效法。來吧!我幫助你們跨過去。」

隰侯重拿著盾牌伏在炭火上,杞梁、華舟踩著他的背攻入城內,當他倆回頭看著慘死的隰侯重,兩人忍不住痛哭。

莒國人勸他們說:「你們不要這樣拼命,我們可以和你們共治莒國。」

杞梁、華舟說:「離開本國,投降敵人,不是忠臣;放棄職責,接受饋贈,不是志士。清晨雞鳴之時答應的事,中午就忘記了,是不守信用。衝鋒陷陣,打敗敵人,是我們的職責。至於,莒國的利益,不是我們想知道的。」

二人繼續奮不顧身,英勇作戰,又殺死二十七個人之後就犧牲了。

  洗夫人:巾幗英雄 

 

洗夫人是南朝時代高涼洗氏之女,自幼聰明

,通曉謀略,善於用兵,她就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女豪傑【譙國夫人】。

西元五四八年,梁河南王侯景反叛,佔據大皋口〈今江西吉安南〉的高州刺史李遷仕也蠢蠢欲動,邀約高涼太守馮寶跟他一起反叛。

馮寶見侯景氣勢正盛,也想附和李遷仕。他的妻子洗夫人勸丈夫說:「看形勢發展,李遷仕謀反乃是助紂為虐,不會有好下場;夫君千萬不要受其影響,自取滅亡。」接著,她詳細分析了天下的形勢,說得頭頭是道,入木三分。

馮寶聽了洗夫人的分析之後,頗覺有理,但又略為思忖一番,卻皺緊眉頭說:「李遷仕那兒怎麼應付?」洗夫人接著說:「夫君派一個使者去見李遷仕,騙她說:『時局混亂,馮寶太守不敢出來,打算先派洗夫人來商量軍國大事。』如此一來,李遷仕一定會放鬆警戒心;我再率領一千多個壯士,每個人挑一些破爛,裝去送禮。只要進入他的軍營寨柵之內,就可以把他收拾掉;事成,一則可以解開夫君之憂,二則可以為朝廷除害,為民解憂。」

馮寶聽後,非常高興,伸出大姆指嘖嘖稱讚:「您家世代為南越首領,夫人可謂將門出虎女;剛才一席話,令我茅塞頓開,得以撥雲見日啊!」

於是,洗夫人帶領一千多名壯士浩浩蕩蕩挑擔上路。

李遷仕早已接到使者的通知,現在洗夫人真的親友光臨,不覺地心花怒放,心裡想著:「今日總算可以一睹洗夫人的風采!」連忙傳令出營迎接。李遷仕遠遠望見洗夫人的隨從挑的都是禮物,更是高興,根本沒想到要做防備。

洗夫人等部下都接近李遷仕的寨柵時,突然下令:「打進去!」眾壯士扔下擔子,取出兵器,迅速猛攻;片刻之間,殲滅了李遷仕的部隊。

解說:洗夫人勸諫丈夫盡忠,不但對局勢瞭若指掌,且代夫出征,真不愧是巾幗英雄。如此的【相夫教忠】,言行一致,即是成就婦德。

  許允之妻:婦德 

依據《世說新語》之記載。

許允娶了魏朝衛尉卿阮共的女兒,其面貌奇醜無比。

當夫妻行完交拜之禮後,這時桓範剛好來訪,聽說許允不敢回洞房,乃大笑,並勸許允說:「我想阮家既然把這醜女兒嫁給你,其中必有深意,你難道不想知道嗎?」

許允被桓範說得心動,也勾起了好奇心,便進洞房探視。許允一進房裡,見婦人實在是太醜了,二話不說便打退堂鼓想退出房去。妻子料定許允如果現在出了洞房,就不會再進這個房間了,於是趕緊抓住許允的衣襟留住他。

許允只好耐著性子,問:「女子該有的四德,你有幾德?」沒想到,妻子笑著回答說:「只缺婦容而已。那麼請問你,士大夫中該具備的百行,你有了幾樣?」

只見許允趾高氣揚地回答:「全都具備了。」妻子聽後,不甘示弱的反問一句:「士人百行之中,以德為首,但我看你是重美色而不重德性吧!這怎能說自己百行全具備了?」

許允聽了,啞口無言。從此以後,對這位能說善道的妻子敬重有加。

後來,許允的官職升到吏部侍郎,在任用官員上有很大的權利,但每次許允都內舉不避親,總是推薦自己的親朋好友或鄉親鄰居來擔任。魏明帝知道此事,非常不高興,派人要拘捕許允。

許允擔心極了,妻子安慰許允,並堅定的說:「魏明帝是講理的人,你可以稟報皇帝,請皇帝親自鑑定你所推薦的那批人,我相信那批人個個都很賢能,一定讓魏明帝滿意的。」

果然,一切如妻子所料,許允被無罪釋放了。當他回到家時,妻子已經煮好香噴噴的栗子粥要迎接他平安歸來。

備註:俗云:「娶妻要娶德。」雖然有美麗的容貌,但是隨著歲月的增長,容貌也會日漸衰老;更何況,看久了,也會覺得索然無味。

唯有美好的內在德性,會隨著時間的飛逝,讓人感受到其展現出在周遭的溫馨。

   姚母教子 

姚梁,慶元縣松源鎮姚家村人。自幼好學,

二十三歲保舉優貢,清乾隆三十年鄉試考取舉人,三十四年登進士;官至內閣中書,歷任禮部主事、刑部員外郎、順天鄉試會試同考官、山東學政、饒州知府、川東分巡備道、江廣按察司、河間府知府等職,政績斐然。三十五年後,封奉直大夫、中憲大夫、通議大夫,世稱「三大夫」。

姚梁為官清廉,政績斐然,備受尊敬。由於姚梁從小受到母親嚴格的家教,因此,慶元之地流傳著許多【姚母教子】的故事。

有一年,朝廷調昇姚梁為察司之職,令他去各州各府巡視,查辦貪官污吏。這事被姚母知道了,她深怕兒子無法勝任,決定親自測試一番。

某日黃昏,姚梁剛從公署返家,姚母生氣地訴說:「兒子啊!我中午煮了一些香蛋,放在櫥內,傍晚發現竟少了三個,莫非是給人偷吃了?你要替我仔細查一查,到底家賊是誰呢?」

姚梁聽後,心想是一樁小事;於是,對母親說:「才三個香蛋,吃了就算了,不必追究吧!」

姚母卻嚴肅地說:「你在朝為官,連家中小事都不敢查,如何敢上州下府去查弊案呢?」

姚梁一聽,明白母親的意思,隨即找來幾個臉盆、牙杯,盛上清水,集合母親、妻兒等全家人,分給每人一個臉盆、一只牙杯,吩咐大家一齊漱口,並把口水吐入各自面前的臉盆水中。

姚梁一個個的檢視,妻兒等人之臉盆的口水都是清清的,唯有母親臉盆的口水漂著一些蛋黃碎。姚梁發覺吃蛋的不是別人,正是母親。他正在為難之際,姚母卻在旁不斷催促,並逼著說:「不敢說,而且要徇私,對否?」這時,姚梁實在無奈,只好據實指出:「香蛋是母親吃的。」

姚梁之妻直怨他不該當眾讓姚母難堪。誰料,姚母卻哈哈大笑,說:「你能遇事細心觀察,判事公正無私,我就放心了。」

不久,姚梁奉旨到各州府明查暗訪,根據查到的實情,嚴辦了一批貪官污吏。是故,姚梁之「為官清廉,公私分明,毫不徇私,取信於民」,就是得益於母親的家教。

        

出自於《後漢書‧宋弘傳》之記載。

東漢時期,光武帝劉秀有位大夫:宋弘,為人正直而不徇私。曾推薦桓譚,說:「桓譚的學問可以與西漢的楊雄〈辭賦家〉和劉向〈經學家〉比美。」於是,任命桓譚為給事中之官職,專門在光武帝身邊服務。每次宴會,光武帝就叫桓譚鼓琴,桓譚則常用鄭國的靡靡之音以娛樂皇帝。事被宋弘知悉,乃責備桓譚腐化皇帝,然後,宋弘又向皇帝謝罪;因此,光武帝立即罷黜桓譚,亦因而欽佩宋弘做人處事的作風。

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,突然死了丈夫,這讓她非常傷心,成日憂傷鬱悶。光武帝很想為她找一個如意夫君;於是,就刻意的與她議論著朝中大臣的私人品德,想要暗中了解她的意思。

湖陽公主也不避諱,她把朝中大臣比較一番,說:「宋弘長得相貌堂堂,又有德行,大臣之中沒有人能比得上他。只可惜,已經成婚了!」

光武帝聽後,連連點頭,說:「沒關係!我且與他說說看。」

隔了幾日,光武帝單獨召見宋弘,讓姐姐湖陽公主坐在屏風後面,親自聽一聽自己和宋弘的談話,以了解宋弘的想法。

光武帝對宋弘說:「古人說:『有了地位,就要換朋友;有了錢財,就要換妻子。』你不覺得這是人之常情嗎?」

宋弘聽了,搖頭說:「貧賤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」意思是說,貧賤的時候,交的朋友最可貴,不可以忘記;貧賤的時候,妻子與自己一起吃糟糠,一起過苦日子,無論環境變得如何富有,也不能將她拋棄,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。如此一來,始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

聽了這一番話,光武帝頻頻點頭讚許。

等到宋弘離開之後,光武帝對姐姐湖陽公主說:「宋弘真是個君子啊!你們的親事看來是無法湊成的。」

後來,世人延用此一故事,成為【糟糠之妻】的成語,就是用來比喻不拋棄貧賤時共過患難的妻室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

出自於清朝‧宋永岳《志異續編》的記載。

封建時代,非常注重女子的德性,更重視女子的名節。但是,成就「貞節牌坊」之背後,女子所要付出的辛酸、煎熬與犧牲,是沒有人能夠了解的。

依據《志異續編》中的記載,原文如下:
  「一節母,年少矢志守節。每夜就寢閉戶後,即聞撒錢於地,明晨啟戶,地上並無一錢。後享上壽,疾大漸,枕畔出百錢,光明如鏡,以示子婦曰:「此助我守節物也。我自失所天,孑身獨宿,輾轉不寐,因思魯敬姜『勞則善,逸則淫』一語,每于人靜後,即熄燈火,以百錢散拋地上,一一俯身撿拾,一錢不得,終不就枕。及檢齊後,神倦力乏,始就寢,則晏然矣。歷今六十餘年,無愧于心,故為爾等言之。」

其大意是:有一位年輕喪夫的婦人,發誓守寡。奇怪的是,每天晚上熄燈之後,就會聽到她的房間有銅錢撒落在地上的聲音,可是,隔日早晨打開門戶,地上卻無一個銅錢。

直到年老而病危之際,自思來日不多,從枕邊取出一百個銅錢,猶如新鑄之幣,告訴媳婦說:「這一百個銅錢,就是幫助我守節的東西。我自從喪夫之後,獨自睡覺,晚上常常輾轉反側而無法安穩睡覺;後來,想到春秋時代魯文伯歜的母親,是有名的賢母,知書達禮,早年守寡,曾說過一句話:『一個人修身,必須讓其多勞動筋骨,若是過於閒散,則容易產生淫慾之心。』

自此之後,每天於夜深人靜之時,她就熄滅燈火,並將一百個銅錢撒於地上,然後摸黑俯下身子去撿銅錢;若是還有一個銅錢未撿拾,她就整夜不就寢。等到一百個銅錢撿拾完畢,她已累得精疲力盡,然後才上床就寢,而且非常地好睡。

至今已過了六十多年,問心無愧,所以,特別說給媳婦聽。」

解說:守節,猶如修道的【守戒】,長期行持,必須要有信│堅強毅力、願│不動心志、行│日日精進;是故,古代堅志守節的婦女,證道成神者,比比皆是,亦受天人尊敬。

       

依據《漢書》的記載。

于公,字曼倩,漢朝郯人〈今山東省郯城縣〉,是宣帝時丞相于定國的父親,為縣衙掌理獄訟的官吏,判斷獄訟公平允當,被判的人,莫不心服口服,毫無怨恨。 

東海有孝婦名周青,年少守寡,沒有兒子,事奉婆婆恭敬孝順。婆婆勸她改嫁,孝婦始終不肯。婆婆曾對鄰居說:「我的媳婦事奉我,非常孝順,而且辛苦。可憐她,膝下無子,又要守寡;為了我,更要耽誤終身的幸福。如今,我年老了,長久以來,拖累於她,心中實在不忍,不知如何是好?」於是,老婆婆自殺而死。

其女不明實情,誣告孝婦,殺死其母,太守逮捕孝婦,嚴加烤打審問,孝婦不堪重刑,被迫含冤認罪,獄案已成,文書具備,送到官府。于公據理為孝婦昭雪,太守不聽,于公極力爭論不能得,於是抱著已成的獄案文書,痛哭於官府上。太守不理,竟然判處孝婦死刑。

孝婦死後,東海郡內,枯旱三年不雨,五穀不熟。後來新任太守到任,詢問原故,于公又為孝婦洗雪冤情,太守占卜之後,得知原故,於是親自祭祀孝婦墳墓之前,並作表頌揚立碑於墓。太守祭祀完畢,說也奇怪,老天立時大雨,東海郡解除乾旱,恢復耕作,當年便得豐收。

郡中由於此事,更加敬重于公。後來于公閭門壞了,地方父老共同要為他修理,于公說:「門閭可做高大些,以使能容納駟馬之高蓋車進入;因為我治理訟獄,未曾冤枉於人,多積陰德,將來子孫必有昌盛顯貴者。」

其子于定國任職廷尉官,掌理刑辟,治獄也是小心謹慎,以公平寬恕著稱於當世,當時朝野皆讚歎稱頌。 

後來,漢宣帝任用于定國為丞相,封西平侯,享年七十餘歲,善終,追封為安侯。其子于永,以孝傳聞於當世,官至御史大夫,數代封侯,傳誦於世。

備註:天地神明,最敬重【忠孝節義】之人,乃因其心之堅、其志之大,而且堅決不移。

  孟母教子│孟母三遷  

孟子,名軻,生於山東鄒城。著有《孟子

一書。孟子發揚孔子的思想,有「亞聖」之稱。

孟子3歲時喪父,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。孟母是一位很賢明的母親,對小孩子的教養,非常重視。

孟子小時候很貪玩,模仿性很強。他家原先住在墳地附近,送葬的隊伍經常從家門口經過。耳濡目染之下,孟子就模仿送葬隊伍哭啼的樣子。孟母對兒子這樣的玩耍很生氣,認為不利於孟子的學習與讀書,便把家遷到了城裡。

到了城裡,他家靠近鬧市,剛好在市集屠宰場附近,殺豬聲、叫賣聲終日不斷,孟子則又玩起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。

孟母覺得這樣的居住環境也不好,又把家搬到學堂旁邊。孟子跟以前一樣,還是看到什麼學什麼。他又跟著那些每月初一、十五進文廟的官員,學習起行禮跪拜、揖讓進退的禮節。孟母看了,心裡很高興,覺得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,就不再搬家了。

有一天,孟子因不用功讀書而逃學回家。孟母立刻拿起剪刀,把織布機上正在編織的布剪斷了,並且對孟子說:「求學的道理,就和我織布的道理一樣,要一絲一絲的織上去,才能織成一塊有用的布。你讀書也是一樣,要努力用功,經過長時間的積累,才能有成就。像你這樣不用功,怎麼能夠成就大業呢?」

孟子聽了之後,非常慚愧,從此發奮向學,終於成了一位飽學高德的聖賢。

孟母因為很注重小孩子的幼年教育,所以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為不良環境的影響,在行為上有了偏差。為了讓幼年的孟子能將心思放在學業上,曾經搬了三次家。

解說:《三字經》云:「昔孟母,擇鄰處。子不學,斷機杼。」這就是著名【孟母三遷】與【孟母教子】的故事的寫照。

小孩子性向不定,唯有靠著父母或是師長多費苦心,作適度的引導,以免交到不好的朋友而走入歧途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-善書善文分享- 的頭像
    -善書善文分享-

    -成佛路上-之部落格

    -善書善文分享-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